汉朝人怎么看史记书成被禁300多年,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成第一部纪传体,后世史家和名人对《史记》不吝赞美之辞,鲁迅评价《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梁启超认为《史记》是中国通史之创始者,更评价司马迁为「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可见推崇仰慕之至。

今本《史记》

司马迁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官,《史记》编写前后大概耗时十五年,书成之后,并未能公开流传,为什么?首先因为司马迁修史书是为朝廷做事的,当时他的官职名叫做太史令,本就是为皇家记载史事、掌管典籍的文官,因为史书中会记载大量的宫廷秘事,不得为外人知,所以史书完成,只供皇家阅览并保存,并不能公开流传。

其次,据史载,汉武帝对司马迁写的《史记》十分不满,尤其对其中两篇涉及到汉武帝自己的,《孝景本纪第十一》和《今上本纪第十二》,他认为司马迁对自己有意贬损,因而勃然大怒,毁损了记载这两篇文字的竹简,这一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史记》的公开流传。

汉武帝画像

《史记》得不到公开流传,除了以上两条原因,其实不应忽视当时的历史条件,大家知道造纸术发明是在东汉,在大规模造纸并用于书写之前,文献的流传本来就是十分不容易的,想想看一部《史记》煌煌巨著,五十二万言,全部用竹简或帛来书写,都是一件浩大的工程,更何谈运送和保存?

汉代竹简

当然,《史记》全书不能公开流传,但是也未必就全部束之高阁,在公卿贵族和一部分高级文人之间,应该是准予部分流传的,但肯定不是完整抄录整部史书,而只能根据条件和爱好节录部分篇章罢了。而对民间,无论政府出于政治宣传的禁锢,或是民间识字率的低下,《史记》想在民间大范围流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另据史传,司马迁完成《史记》后,尚在家中留了一个副本,这个副本几经周转,最后由他的外孙杨恽公布出来,当时已是汉宣帝,司马迁和汉武帝均已离世几十年。这个事情是由《汉书》记载的,但是很存疑,主要原因在于,整个两汉直到曹魏时期,汉朝皇室和贵族公卿们对《史记》基本上是持贬损态度的。

《汉书》作者班固

东汉明帝、魏明帝曹叡等君主就都曾痛批司马迁诽谤了汉武帝,连著述《汉书》的史学家班固在被皇帝问到如何看《史记》中的史论,都只能说司马迁写的有问题,不敢作夸奖之辞。可见,即便汉武帝身死两百年后,贬损司马迁仍是当时史学界的一种「政治正确」。

另一个例子就更可笑又可悲了,东汉末年,大军阀董卓死后,文学家蔡邕作为为董卓服务的文人被投入大狱,当时有人向掌权的司徒王允求情,王允居然说:「当年武帝没有杀掉司马迁,结果司马迁写了诽谤武帝的史书流传后世,如今朝政不稳,绝对不能留着蔡邕这样的文人在皇帝身边,否则将来肯定要被他非议!」最终,一代名士蔡邕就真的死在了狱中,这也算是因《史记》而牵连的吧。

《三国演义》中的蔡邕和王允

皇家和精英阶层对《史记》的这种不友好态度,致使《史记》直到三国时期都不可能得到大范围的流传,而且流传的版本也经过了删节和后补,这些版本在魏晋以后得以公开流传,直到今天,现存《史记》一百三十篇,但其中有一些篇章并非出自司马迁之手,至少,涉及到汉武帝的那两篇传记文就相当可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