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很难理解的伯夷和叔齐八卦史记79

李大嘴大嘴读史

司马迁在《史记》的“列传”中,开篇就是《伯夷叔齐列传》。

太史公这么做,实际上是在指桑骂槐,借为伯夷立传之机,对当时好人遭殃、坏人享福的社会,提出了愤怒而隐晦的质问。

那么伯夷叔齐到底干了些什么呢?

伯夷是一个小国家孤竹国的大王子,老爹死后想把王位传给三王子叔齐,叔齐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就要把王位让给大哥,伯夷不肯接任王位,逃之夭夭。叔齐也紧跟脚步,抛弃王位,跟着大哥浪迹天涯。

这就是“夷齐让国”。

伯夷叔齐哥俩听说周文王那旮瘩民风淳朴、善待老人,就前往考察。正好碰上周文王去世,而周武王准备讨伐商纣,于是哥俩拦住周武王的战马,劝阻出兵。

这就是“叩马谏伐”。

天下归周之后,伯夷叔齐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连周朝的粮食也吃了,隐居起来,采集野菜度日,结果双双饿死在首阳山。

这就是“耻食周粟”。

看看后世对这哥俩的评价。

孔子、孟子肯定是大加赞扬的,因为伯夷叔齐的“仁”本来就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

唐朝的韩愈写过一篇《伯夷颂》,认为伯夷叔齐“信道笃而自知明也”,忠实地相信自己的道并且清楚知道自己罢了。

本朝太祖在《别了,司徒雷登》中给伯夷叔齐扣上了一顶“民主个人主义”的帽子,认为这哥俩分不清主次、搞不清形势。

大嘴只想问,既然天下都已经是周朝的了,“粟”被打上了周朝的标签,野菜不也是周朝的吗?

至于说“让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对自己国家的老百姓不负责任呢?

看看伯夷叔齐哥俩落跑之后的孤竹国,二王子亚凭坐上了哥哥弟弟都“嫌弃”的王位,后来又在商纣王手下任职。

商朝灭亡之后,孤竹国的有关历史记载就没了。一直到春秋时期,“佛令支、斩孤竹”,齐桓公在伐山戎时,同时把孤竹国也灭了。

环境变化了,依然固执地坚守自己的本心,究竟是对还是错,见仁见智。

现代人很难理解伯夷叔齐的思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