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绕不开《史记》。
无论我们看到何种书单或是名人推荐,必有《史记》。
鲁迅给它最高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中国正史第一部,二十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很多人以为它严肃枯燥,但其实它如小说般生动、有趣,情节丰富。它是司马迁毕生之作,用人物传记的写法,小说的口吻讲述,这里整理一些史记中20句经典名言分享给大家。
挑出《史记》中的9句经典,如果你读懂,一定受益终生。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沉溺其中,吸取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那才是有益之举。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2、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乱才会想要一个贤良的宰相
赏析: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当起扶危定倾、理乱兴治的重任。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赏析: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抓住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国家才能逐渐强盛起来
4、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能做的人不一定会说,能说的人不一定会做。真正的认识一个人,不容易。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上位者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执行;自身行为不正,就算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
以身作则是最好的命令。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智者即便考虑一千次,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聪明的人,也有失误的时候;愚笨的人,也有聪明的时候。
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赏析:这句人们传诵千古的名言,是世人对禽情人性进行长期观察后总结出来的精辟之见,它道出了善是人的本来面目,人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回归到了善的境界,总愿将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8、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译文:飞鸟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来。
赏析: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功成名就,要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
9、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到了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害。
处事果断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处事果断的人,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当机立断,善于抓住时机,毫不迟疑地采取措施和行动。那些遇事优柔寡断,当决不决,踌躇不前的人,往往会坐失良机
《史记》是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让人们不仅了解历史,又了解人心,更能得到处世的智慧。
很多人认为《史记》严肃枯燥,其实它和小说一样生动有趣,情节丰富。
只是,时隔余年,今天大家要读《史记》原著,不精通文言文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可以先读白话本《史记》,然后再读原著,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这套书可以说是白话本《史记》中的精品,已畅销数年之久。《史记》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读完后,你会明白:成功需要智慧,沟通需要技巧,处事需要谋略,人性是不能违背的…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它不仅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兴衰成败,也隐藏着无数兴衰的原因、成败的秘密和可以吸收借鉴的智慧,让我们少走弯路。
本书对《史记》全文进行了白话翻译,并通过分段原文、分段注释、整卷翻译等方式,满足不同阅读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
本书译文忠实于原文,其文字流畅优美,深得“信、达、雅”之要旨。文章不失原文意味,白话让你更容易读懂《史记》之精华。
小说的笔法,人物传记的思路,读起来轻松,一篇短文,便将一个人的人生故事说完,并了解所处时代的历史。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一定要知道世界有多大。《史记》就是这样,它打开了你的历史视野,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厚厚四大本,原价元,现在限时活动价,仅99元,还包邮!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