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是个“大器晚成”的人,早年放猪为生,勒着裤腰带过日子,41岁开始读书研究儒家经典,60岁才被举荐到汉武帝身边,第一次不被汉武帝看好,罢官回乡;第二次郡国又推荐了他。这回,汉武帝总算发现了公孙弘身上的一些优点,公孙弘从左内史跳到了御史大夫,最后升为丞相。
汉武帝时的丞相最不好当,13位丞相半数都结局惨淡,自杀的自杀,他杀的他杀,唯有公孙弘结局最好,不仅活了79岁,还是在丞相任上自然老死,更成为了西汉历史上首个以丞相封侯的人,这个人在其他名臣比如霍光、卫青、霍去病、金日磾等人的映衬下显得不那么出众,时不时还在朝堂上被驳斥得哑口无言,但能当丞相的人又怎么会是傻瓜。
公孙弘很会说话,翻译得直白点就是善于体察上意,和另一个以直来直去闻名的大臣汲黯是死对头。比如说一帮大臣私下讨论好了要报告给汉武帝的事,到汉武帝面前,公孙弘能随机应变,全部推翻之前商量好的版本,顺着汉武帝的意思说出另一个版本,汲黯因此痛骂公孙弘对皇帝不忠,还说你们山东人(齐人)果然生性狡诈(没错,古代就有人爱玩地域黑了)。
结果呢,汉武帝问公孙弘,你是不是跟汲黯说的一样啊?公孙弘不紧不慢,没有半点为汲黯生气、急着自辩清白的样子,还是一脸谦恭和气:哎呀陛下,这了解我的人,自然知道我是忠心为了您,不了解我的人呢,会觉得我改变意见就算是不忠了,这两种看法,其实都有道理,大家都从自己的角度去为陛下尽忠,难免有不协调的地方。
汲黯还不服气,他看公孙弘身为丞相,俸禄那么高,却吃得特别简单,穿得特别寒酸,钱都用来招待朋友和宾客,就直接告诉汉武帝,“此诈也”!意思是公孙弘如此做派实在是有些过头了,明显存着不为人知的心思,再为天下考虑,一个位列三公的人也不至于到连平民都比不上的程度!
于是公孙弘又被汉武帝问话了。这回,他心思更巧,上来就说:陛下,汲黯说的情况确实是真,诸多大臣里和我关系最好的,莫过于汲黯了,他能直接和您说我的不是,因为我的确有毛病,我这么干就是为了挣个好名,和汲黯猜的分毫不差;
看出高明的地方了吗?公孙弘不直接为自己辩解,干脆利落承认了自己的心思,让皇帝觉得自己是受他掌握,缺点和想法完全透明;顺便还要强行把汲黯设定为好友,既然是好友,汲黯为啥还会举报他公孙弘呢?汉武帝稍微一想,就觉得汲黯也真是的,注意力被分散了一部分出去。这还没完,公孙弘接着说:
“现在汲黯能直言告诉陛下这些,多亏他忠心,否则陛下哪能听到这样的话呢!”这么一套下去,公孙弘始终表现得和气,毫不慌乱,汉武帝满意了,觉得他真是个老实的贤臣。可实际上呢?公孙弘并非和气,而是算计人都暗地里来,不玩能看穿的阴谋,专玩坑死人不偿命还让对方有苦说不出的阳谋!
据《史记》、《资治通鉴》记载,公孙弘玩过的两手阳谋,一个针对董仲舒,另一个就是针对他口中的好朋友汲黯。
“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
“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董仲舒和汲黯都觉得公孙弘为人阴险狡诈,阿谀之辈。公孙弘表面不动声色,背地里却在汉武帝面前夸奖两人的能力,建议让董仲舒去当胶西王的国相,胶西王可是个狠角色!他仗着自己是皇帝哥哥,直接杀死或者毒死了不少属员,汉武帝也颇有微词,公孙弘说非董仲舒这样的人不能节制胶西王,明面上是肯定董仲舒能力,实际上是把董仲舒往死路上推呢!
那汲黯呢?公孙弘也有一套,他劝汉武帝让汲黯去当右内史。这个职位要直接面对那些宗室显贵,动不动就得罪人,公孙弘嘴上说非正直的重臣不能担此重任,实际上,他早就算准了汲黯会跟宗室显贵们爆发冲突,到时候哪还用他出手,自然有人给汲黯找麻烦,汲黯自顾不暇,哪有时间继续找他麻烦?
这两个阳谋,都设得很妙。怎么妙呢?我们想想啊,要对付你的仇家,直接打打杀杀是不是会激起对方的反抗,吵吵闹闹更是让别人看笑话,到时候能不能赢还算其次,最主要的是伤敌同时还损自己!而公孙弘和汲黯、董仲舒属于同事关系,要是你和同事为私怨在公司吵闹动手,就算道理在你这边儿,老板也会觉得你们双方都不懂事,把公司搞成什么样了?最后,自己还是吃亏。
公孙弘高明就高明在巧妙利用了胶西王和汲黯两人的性格,制造矛盾,隔岸观火。他嘴上说得可正经了,为国考虑,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董仲舒的性格挑不出毛病,公孙弘就让其他有毛病的人来治他,胶西王那处处是地雷,董仲舒再小心谨慎也免不了要吃些亏;
至于汲黯,汲黯自身的性格就很突出:直,敢说敢做,不畏权贵,头很铁。这样的人,更好办了。利用他的性格制造矛盾,制造新的对头,让他疲于应付,胳膊拧不过大腿,汲黯不过是臣子,怎么能跟那些宗室显贵比地位?只要他按照自己的风格办事,就免不了要吃大亏!
这公孙弘虽然不算啥真君子,但心思迂回,算计巧妙,还真值得看看。不用跟他学,而是避免生活中无意间掉进这种人挖的坑,还懵懂不知。
我们经常说读史明智,其实明就明在这些为人处世的细节。生活中的坑太多,要是想明了人心,学到游刃有余的处世智慧,小编最推荐的看白话全译的《资治通鉴》,这里面的聪明人笨人示例都非常多,足有年历史,为了回馈读者,小编已经努力让商家将原价98元降到了58.8,还想要的读者可以抓住这次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