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历史名人系列文章之二
两晋两“国志”光焰万丈长
汪毅
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陈寿与常璩,一个是西晋的,一个是东晋的;一个被尊为“有一代良史之才”,一个被尊为“求真求是百代师”;一个著有《三国志》而名扬史界,一个撰有《华阳国志》而名满志坛;一个被誉为三国文化的鼻祖,一个被誉为中国方志的初祖。
他们二人史志同辉、珠联璧合,产生了“光焰万丈长”的史(志)学影响,宛如中国史(志)学界星空的双子座,从两晋一路闪烁,不仅让我们仰望再仰望,而且可以紧逼我们的想象——想象太阳和月亮一起走来,让我们看到日月同辉的一幕。这一幕祥瑞瑰丽、精彩魅人,颇值得我们像闻一多先生那样去想象李白与杜甫在河南洛阳相逢的精彩(假设陈寿与常璩是见过面的),并“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
三国文化源头:陈寿的《三国志》
陈寿(公元-),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陈寿少年在南充度过。他少时勤奋好学,对历史著作尤其是《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表现出浓郁的兴趣。特别是他受教于恩师谯周时,更是坚定了执着著史的信念。因此,说到陈寿学识的来源时,自然会说到对他进行授业解惑的老师:谯周。
谯周,字允南,耽古笃学,研精六经,时大名鼎鼎,系蜀国(今四川)屈指可数的天文学家与史志学家,著有《雠国论》《定法训》《古史考》等百余篇文章,其中的《三巴记》《益州志》《巴蜀异物志》等被后世视为完备方志的雏形。这些文献典籍虽然大都荡然无存,但在隋唐典籍著录中仍有记载。谯周的学术贡献,使他成为《方志百科全书·方志人物》中的一号“种子选手”而翘楚方志人物界。至于谯周“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的故事,既为我们留下了“谯周独笑”的美谈,又给敏而好学的陈寿树立了榜样。
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名师出高徒,陈寿一脉相承谯周,终于鹤鸣九天,并在《方志百科全书·方志人物》中按时间顺序排位第二号“种子选手”。谯周和陈寿比肩而立,构筑了南充“一地两史(志)家,史(志)脉传后世”的丰碑,产生了广泛的史(志)学影响。
陈寿一生著述颇丰,犹以《三国志》《三古志》《益都耆旧传》名扬历史。对这三部史书,影响和评价空前,诚如南充万卷楼的一幅楹联上联所言:“承祚(陈寿字)倘无三书神州尽成千古恨”。在这三部书中,《三国志》更是名气冲天,成为中华史籍中的经典之一。
陈寿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务。他的官阶虽不高,但以著述修史为己任,并影响后世。
公元年晋太康时,48岁的陈寿开始了《三国志》的撰写。十年磨一剑,约在年,陈寿终于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该著原名《魏书》《吴书》《蜀书》,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共65卷。全书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年)六十年的历史。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陈寿作为晋代的史官,在具体的叙述中,他注重历史的客观性与表现的技巧性相结合。一方面,他不得不维护魏为正统,即在《魏书》中为曹操写本纪,在《蜀书》和《吴书》中分别为刘备和孙权写《先主传》和《吴主传》;另一方面,他的成书确是如实地记录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格局,尊重了三国各自为政与互不统属的历史。更显技巧性的是,他写《先主传》和《吴主传》记事的方法与写曹操的本纪如出一辙,均采用年经事纬法,只是不称本纪而已,在事实上拉平了曹操、孙权、刘备三巨头的关系。
《三国志》作者陈寿塑像(汪毅供图)
作为经典的《三国志》,其叙事简略流畅,记事详略得当,为历代史学家所推崇,故《晋书·陈寿传》对陈寿有“善叙事,有良史之才”的评价。其学术价值的定位颇高,被史学界视之为纪传体史学的名著,把它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而相提并论。
到北宋咸平六年()时,《魏书》《吴书》《蜀书》合而为一,始改《三国志》至今。其间,《三国志》有若干刻本与注刻本,使之广泛流传和更加丰富。
陈寿像(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由于《三国志》的表现属于纪传体,加之史事的情节容易故事化,再加上晋惠帝诏令百姓抄写《三国志》等原因,故《三国志》不胫而走,特别是后来罗贯中将其演绎成小说《三国演义》,经坊间说书的不断演绎与历代墨客骚人的一叹三咏,加之当今电视剧版经典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传唱等,其影响几近家喻户晓。《三国志》不仅奠定了陈寿“三国通”的地位,而且成为了三国文化的源头而被人们津津乐道。
南充万卷楼陈寿像(文月摄,图片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如果说《三国志》中的《魏书》和《吴书》述说了历史上魏国和吴国的事情,那么《蜀书》则延续了巴蜀的文脉。在《蜀书》中,陈寿对人物品题表现出特殊的兴趣。他认为,刘备是英雄,诸葛亮是奇才,关羽、张飞是虎臣。鉴于这种奇才,诸葛亮被尊为“名垂宇宙”的万世师表。这种评价,今天我们在成都武侯祠便可以看到。诸葛亮的高大上历来被人们顶礼膜拜,在众多的粉丝中,陈寿算得上是超级粉丝。据清乾隆《广安州志·人物志·乡贤》记载,他在任蜀汉观阁令职位时,便著有《汉相诸葛亮集》。汉亡之后,该著经司空张华推荐给晋帝,陈寿因此官任著作郎。在任时,当他听说了诸葛亮的故事,便一气呵成有名篇之誉的《诸葛亮故事表》。这篇《诸葛亮故事表》历来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