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文/一度历史观V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社会的发展,看到更多的是文明的进步。而我们在探索过去的历史真相时,大多会根据流传下来的史书作为主要依据,但最能证明真相的就是考古。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挖宝挖出千古奇书,所写内容颠覆专家认知,难道历史真是胜利者书写的吗?专家真的被历史骗了吗?在古代并没有官方正规、系统的考古专业,有的只是各个门派的盗墓者,甚至有的是官方的盗墓者,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摸金校尉”。摸金校尉出自三国时期,曹操为了贴补军饷而专门设立摸金校尉的军衔,派人去盗墓取财。可见三国时期盗墓情况已经处于了半公开半秘密的状态,以至于到了西晋时期有人成为了专业的盗墓者而以此为生。西晋咸宁五年,也就是公元年,汲郡(即现在河南省汲县西南)有个人叫“不准”(读音为“否彪”)的盗墓者,盗掘了一座王陵,进入墓穴后发现了大量了竹简,便以此为照明之物进行偷盗。几天后,偷盗一空的大墓才被发觉,待官府的人赶到时,只剩下散在地上未被烧光的大批竹简。当时的皇帝是晋武帝,他知道消息后便急忙专人去查实,后经调查发现原来是战国时期魏襄王的陵墓,而那些竹简则记录秦以前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出了统一度量衡、文字等促进文明进步的“光荣事迹”,但同时也做出了像焚书坑儒这样罄竹难书的恶劣行径。据记载,除了秦史之外,其他国家的史书都被付之一炬,因此,致使秦朝以前很多历史资料出现无法证实的空白,甚至是改写。经过晋武帝派出的人员整理后发现,这个竹简的字数达到十万之多,记录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到魏襄王二十年为止,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便取名为《汲冢书》,后改名为《竹书纪年》,比司马迁著的《史记》成书时间还要早二百年。这本千古奇书的出土,上面所记载的内容完全颠覆了专家对以前的历史认知。例如,根据《史记》上的记载,商王朝自“盘庚迁殷”后,经历了年后亡于周,而《竹书纪年》上面记录的则是年,足足差了五百年。因此,有关专家对这“五百年”的历史进行过分析:商朝“盘庚迁殷”后一共经历了12位商王,这12位商王掌国年,平均每位商王要在位64年,要知道这些商王不可能出世就称王的,再加上有些王是传弟未传子,平均下来就是大部分商王的寿命要过百岁。显而易见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而反观《竹书纪年》中年的记载则是更为“靠谱”。由此可以看出秦以后很多历史已经与真相脱离。而且并不只是商朝统治一件事情值得研究,很多内容与后来的《史记》都存在异议。尤其在对周朝“共和行政”的说法有了更准确的解释,真相为:共伯和行天子之政,即共国的伯,名和者,摄行君位;而《史记》等正史所载,共和行政就是周厉王被国人赶走之后,周公、召公二相共同执政,二王同时执政也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很多人都说《竹书纪年》的出土颠覆了很多对古代历史的原有认知。我们看到这里时,难免会感叹,历史真的是胜利者所书写,尤其在秦始皇时期,他的“焚书令”毁了原有的历史真相,而那些秦国的史官自然会奉迎皇帝的说法,否则会就面临掉脑袋的危险。可以说,《竹书纪年》填补了秦朝以前的历史空白,无疑是一本千古奇书。同时也告诫我们,对一些尚未知晓历史的真相只能慢慢考古发掘,不能随意推测而影响后世之人对历史的正确分析与判断。参考资料:《竹书纪年》《史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