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杨老说段子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司马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结尾处曰: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司马迁的记载很简略,但我们从中知道,屈原之后,在楚国出现了一些颇受屈原影响的辞赋作家,宋玉、唐勒、景差是较为突出者。三人之中,唐勒无作品存世,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也无提及。关于景差,王逸《楚辞章句》于《大招》篇题下先标为屈原作,又说“或言景差”。可见,王逸时已无法断定。司马迁绘图宋玉的生平事迹,除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附及数语外,其他晚出的著作,如刘向《新序》王逸《楚辞章句》《韩诗外传》卷七、水经注》卷二等也有记载,但未必可靠。其著作,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为16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宋玉集》3卷,无篇名。王逸《楚辞章句》有《九辩》《招魂》2篇。《文选》中另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5篇。宋玉雕像《高唐赋》《神女赋》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两篇赋相互关联,而又各自独立,内容上记述宋玉陪伴楚顷襄王游云梦,并引出一段夜遇神女的故事。《高唐赋》主要描写了神女所居巫山的景物风光,如写高唐雨后之景:天雨新霁,百谷涨满,涧水奔流,长风骤至,波高浪涌,水石相激,声震天际,猛兽奔跑,鸷鸟伏窜。高唐险要、磅礴的气势,如在眼前惊心动魄。《神女赋》则写了神女的来去和神态容貌,塑造了一个超尘绝世的美女形象: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楚顷襄王雕像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她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放纵而绰宽。动雾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兮立踯躅而不安。澹清静其愔嫕兮,性沉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作者从体貌、仪态、举止、情思等各个方面,对神女的形象作了描绘。她体态丰盈,玉颜温润,明眸精朗,蛾眉联娟,朱唇若丹,幽静娴雅婆娑绰约。她含情脉脉而又洁身自持,情思绵绵而又超尘绝世。赋文笔触细腻,委婉曲折传神状貌,铺陈渲染,已略有汉大赋的气象。朱唇《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也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铺陈写物,巧于构思,描摹细致,生动传神,对汉代辞赋颇有影响。宋玉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还是《九辩》。《九辩》之名,来源甚古《离骚》《天问》《山海经》都将之与《九歌》并提,说是夏启时的乐曲,屈原宋玉时应该已是楚地的古曲了。宋玉《九辩》当是沿用旧体,类于屈原《九歌》《九辩》主旨,王逸《楚辞章句》以为宋玉“悯惜其师(屈原),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王逸说屈原为宋玉师,不知何据,但其说与《九辩》内容并不相符。就作品本身内容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身世之感的抒情之作。王逸绘图作者借悲秋抒发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抒写了自己因不合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伤。诗中写到“纷纯纯之愿忠兮,妒被离而鄣之”,可见他一样怀忠被谗,报国无门,因而全诗充满了一种忧时伤国、怀才不遇、老而无成的悲怨之情。《九辩》的创作明显受屈原的影响。《九辩》中直接袭用《离骚》《思美人》《哀郢》等作山以品的成句,就有十多处;模仿或者类似屈原语气的,亦有十余处。正因为此,一直有人怀疑《九辩》为屈原之作。但《九辩》依然是一篇绝好的作品,不止模仿,更有创新,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九辩》首先,《九辩》在抒情手法上有很大开拓。作者善于将自然景物与幽怨哀伤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意境,从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愫。文学史上,《九辩》素来以“悲秋”闻名。诗篇开头,即以“秋”人笔: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参考资料·《九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