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么一段话:“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这句话是项羽在垓下之围时说出来的,被司马迁记录在史记当中。众所周知,项羽武力极其强悍,从小便展现了过人的勇猛,在面对始皇出巡是就说出彼可取而代的豪言壮语,若再从项羽口中听到一生未尝败北这样的话语似乎也习以为常,毕竟他的战绩也的确很厉害。不过项羽真的未尝败北过吗?
在刨去垓下之围乌江自刎这一场项羽最终战之后,我们来看看项羽一生战役中你那么存在疑点的战争,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未尝败北。首先出于司马迁对于项羽的崇拜,我们在《项羽本纪》中的确找不到关于项羽任何失败的战役,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巨鹿、彭城两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将项羽捧上了神坛。不过在史记其他列传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不少其他战役的过程描述的。
首先讲讲彭城之战后的京索之战, 彭城失利后刘邦退守荥阳,但是其父母子女皆被楚军俘虏,面对此危局许多中立的诸侯王纷纷脱离刘邦选择中立。这个时候的刘邦急需要一场战役来振奋士气,于是有了京索之战,。《高祖本纪》中记载:“汉王稍收士卒,与诸将及关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荥阳,破楚京、索闲”其中汉军诸将指的是韩信、灌婴等人,因为在《淮阴侯列传中》有讲到“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灌婴传》中也有关于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的记载,可见汉军在京索之战的主帅是刘邦,而韩信等将皆听从刘邦的指挥,在灌婴的勇猛作战下将楚军打得节节败退。
然后是楚军一方,很多对于项羽了解的朋友都有提过一个理论,那就是这场楚军失利的战役并不是项羽指挥的,而是由英布指挥,因此不能算作项羽的败北之战。从战争过程来讲,京索之战是彭城之战的延续,既然彭城时是由项羽指挥的,而起刘邦作为京索之战的直接统帅,项羽有必要离开吗?显然不会,而且在《史记·田儋列传》有这么一段话“项羽闻之,乃醳齐而归,击汉於彭城,因连与汉战,相距荥阳。以故田横复得收齐城邑”。也就是说在彭城之战后,项羽带兵直接追到了荥阳,继而爆发了京索之战,战局的失利当然由最高统帅承担,总不能让手下将领担责吧。
这场战役之后还有阳夏固陵之战,这场战争在彭城之战三年后,当时楚汉两军在广武相持一年之久,项羽迫粮草兵疲的压力与刘邦签署鸿沟中分天下的协议,并归还刘邦妻老。项羽本以为刘邦会信守承诺平分天下,谁曾想刘邦竟然撕毁条约主动发起进攻与阳夏大破楚军获得俘虏楚国大将周将军,这在《樊郦滕灌列传》有记载:“樊哙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是樊哙在刘邦的命令下主动发起进攻,而不是项羽主动撤退。阳夏失利后,项羽逃至固陵并安排钟离眜殿后,此时刘邦早已追击而来,并安排刘贾断截项羽回会稽的后路。楚大司马周殷投汉,帮助黥布联合宣曲侯丁义、汾阳侯靳强等共同击破钟离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丁义)以卒从起留,以骑将入汉,定三秦,破籍军荥阳,为郎骑将,破钟离昧军固陵,侯,六百七十户”
接下来便是项羽最大的两场败绩了,阳夏固陵失守后,项羽一路带兵逃亡陈下,在这里遇到灌婴和刘邦的联合追击,楚将灵常、陈公利几降汉军。于是项羽逃垓下,最终被刘邦手下诸将纷纷来了个大团圆。也就是说从楚汉相争开始,彭城之战大胜刘邦以后,楚汉之间的绝大部分战争楚军都是处于失利状态,项羽也从和刘邦平分天下一路败逃到乌江自刎,虽然有刘邦撕毁条约在先,但事实却是这数年间的几场战局项羽一直在溃逃。
而司马迁作为项羽的小迷弟,并没没有将这些战役详细的记录在《项羽本纪》当中,甚至有意在抹除项羽在楚军失利战争中的存在感。不过司马迁作为一名史学家的基本素养还是有的,虽然没直接记录在《项羽本纪》中,但是通过其他列传中的战争经过还是能够发现不少蛛丝马迹的。所以说本纪中记载项羽所说的“未尝败北”这样的字眼,要么是项羽自己吹牛,要么是司马迁为了吹捧项羽自己杜撰的,只是在庞杂的字数下出现了一些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