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前年或前年~不可考)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的历史著述,也是自古有之。但是,只有到了西汉司马迁编著《史记》,才可以说中国有了独立的史学。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前-?),字子长,夏阳人(今陕西韩城)。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就是负责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和档案资料的官员。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名儒孔安国、董仲舒,曾任郎中,奉使西南。

▲司马谈(约前—前年)

前年接替父亲任太史令,继承其父志向,计划编著《史记》。但是,《史记》的写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司马迁曾不幸遭受宫刑,遭遇莫大的屈辱,但他“隐忍苟活”,发愤而作,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的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限到汉武帝时期,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

从内容上来说,本纪就是《史记》全书的大纲,是按年代顺序排列的。如《五帝本纪》《夏本纪》《商本纪》《周本纪》《秦本纪》,记述的是连续多位君主时期的事迹,此后还有《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一直到汉朝,一个皇帝一篇本纪,如汉高祖、汉惠帝,把某个皇帝从即位到驾崩的大事提纲挈领写在里面。

世家是分国排列的,春秋战国时期,有十二个主要的诸侯,世家就按《鲁世家》《齐世家》《晋世家》《楚世家》等篇目,分国记述,当然也照年代排列记事。汉代的诸侯国也分国排列记事,列入世家。《孔子世家》和《陈涉世家》则是世家中比较特殊的篇目。

此下是七十篇列传,是《史记》中最主要的部分,一人一人分开立传,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史叙事,有的则是多人合传,或者记述一类人的事迹。

除却本纪、世家、列传之外,又有表,如《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分年作表,所有的大事,全都清清楚楚,一览无遗,如网在纲,一目了然。楚汉相争时期大事较多,分月作《秦楚之际月表》。

最后是书,专为某一方面、某一领域而特作一篇。如《河渠书》讲治水、《天官书》讲天文等。

▲《天官书》

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列传部分可读性最强,世家其次,本纪相对较差,表则主要用作查询。而书则较为专门,一般需要先熟悉相关的背景知识,不然难以阅读。比如不通天文,读起《天官书》,那就真的如同读天书一般了。

中国上古历史的文献,很多都湮灭无闻,关于上古史的很多资料,只能参考《史记》。过去,一直有人质疑《史记》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如《殷本纪》中记载了商代诸王的世序,多年前不少西方学者一直质疑,甚至否定商代的存在。

但后来出土的甲骨文,证明《史记》的记载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可见司马迁的严谨以及其所依据的史料的准确性。又如《史记》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滇王尝羌降于汉,汉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后来在云南出土的滇王金印,有力印证了《史记》的记载,也说明早在两千年前,中央政权就开始对云南地区实施了统治。

▲《史记》

即便单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史记》也是一部文字精炼、内容生动、可读性很强的作品,在我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来自《史记》的选篇,如《将相和》《西门豹》《鸿门宴》《陈涉世家》等。其中的很多名句,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等,既简洁生动,朗朗上口,又发人深思。

《史记》描写一个人物,往往通过寥寥数语,便将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如写刘邦和项羽见到秦始皇出游时的不同反应,项羽是“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是“大丈夫当如是”,一下子将两个人的性格差异写得活灵活现。

在文字上,《史记》的精炼可以说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正如柳宗元评《史记》所说的那样:“朴素凝练,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绝对无愧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称颂。

▲司马迁题跋像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钱穆认为:“西方人讲历史哲学乃是一套哲学,只把历史来讲。若说中国人也有历史哲学,应该不是一套哲学,而仍是一番历史,只是从历史里透出一套思想来。即如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才真是中国人的历史哲学”。

史记(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全10册)“典籍里的中国”第三期隆重推出《史记》。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购买

《史记索隐》《报任安书》《司马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