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的跳槽事件丁公因恭维之词放走刘邦

题记:在垓下之役前,刘邦似乎时刻都做好逃亡的准备,以防霸王项羽优势兵力围剿歼灭,或者是以少胜多的“巨鹿之险”。这次我们所要聊的这位丁公,就和刘邦逃亡有关。在彭城之役中,刘邦先胜而后败,一路逃亡,途中险些被抓。在紧要关头,刘邦一句恭维言辞——“贤者”之论,终得死里逃生。刘邦再生,丁公功不可没。可是最后却被刘邦斩杀。

丁公

1、丁公其人

丁公,在《史记集解·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有这样的描述:

集解晋灼曰:“楚汉春秋云薛人,名固。”

而在《汉书补注·卷三十七·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中有了更为具体的记述

师古曰:丁公名固,则自姓丁,故以为异父。

与上述两者不同的是,在《史记索隐·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中却有另外一种说法:

索隐案:谓布之舅也。

从上面的记载我们可知,丁公的名为固,秦国薛县人,西汉大将季布同母异父的弟弟或舅舅。

季布画像

2、项羽军中的丁公

在项羽军团中,丁公的出镜率其实并不高,在史记中的记载也仅仅以“丁公”称之。

“公”⑤名对男子的尊称。——古汉语字典

公元前年,项羽率主力前去齐地平叛叛乱的田荣,楚国国都彭城仅仅少量兵卒虚守。

刘邦择机而动,趁项羽老巢彭城空虚,引56万大军攻打彭城。不言自明,刘邦至则城破。听到消息的项羽仅引精兵3万紧急反攻彭城。

历史是公平的,上苍给足了霸王项羽表演的机会,项羽不单演绎了不亚于“巨鹿之战”以少胜多的经典之作,而且还赢得非常彻底,把刘邦撵出彭城后,还死死地咬着刘邦打。

彭城之战地形图

丁公所率领军卒也是追击刘邦的一支小分队,按道理说,丁公的运气还不错,他追上了刘邦,与刘邦短兵相接。而刘邦呢,毫无抵抗之能力。刘邦心里那个急呀,突然心生一计,就对丁公喊话说:

“两贤相厄哉!”——《资治通鉴·卷十一·汉纪三》

刘邦对丁公说的意思就是,我们都是贤人,咱们贤人难道要相互迫害吗!

刘邦一句反问,丁公便带兵回去了,没有抓刘邦,眼睁睁地把刘邦放走。

这里强调一下,刘邦逃亡过程中还从车上推下了他两个孩子。

逃亡的刘邦

这里面可能涉及到一个心理学问题,丁公呢,很有可能职位不高,仅仅是带兵的小头目,在项羽兵团中的存在感体验很差,一直缺少来自领导层的温暖和肯定。

与丁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季布,既有信誉的威望又能为项羽支撑一片不会漏雨的天。相形见绌,自惭形秽不已。如今的汉王刘邦阵前论贤能,我丁公嘛,原来也不差!刘邦竟然识我大才。内心狂喜,在瞬时膨胀的自信中就把刘邦给放了。

3、汉军中的丁公

丁公放过刘邦,也就相当于为老虎打开了逃亡深山的布防。待到刘邦舔伤自愈,最后反戈一击,竟然逼得项羽乌江自刎。

丁公见老大项羽死了,只得另讨生计。他想起刘邦与他共论“贤人”之事。自己又对刘邦有救命之恩。此去刘邦处,难道还不能获得一项好差事。

丁公被斩杀

丁公的想法确实也不错,就去汉营拜见刘邦。刘邦见到丁公来访,二话不说,就把丁公带到军营之中巡行示众,慷慨激昂地说道:“丁公,作为项王的臣子,竟然对项王不忠,就是这位丁公,让项王失去了天下。”就下令将丁公斩杀,并及时就丁公这个典型案例进行现场说法:“作为臣子,我们不要效仿丁公!”

丁公之死,死得其所。

A)做人不卑不亢,纵使刘邦夸丁公为圣人,也并不为虚名所动。倘若季布、龙且在场,刘邦必遭擒拿,缚绳于楚军大帐。

B)千古以来,有一个道理亘古未变——你救过的人,不一定救你;而救过你的人,很有可能在你再次落难时,二次对你施救。

(1)楚汉争霸的跳槽事件:潜伏在项羽身边的项伯,为刘邦做了四件好事

(2)楚汉争霸的跳槽事件:贩卖情报的曹无伤,项羽却没把他当成自己人

(3)楚汉争霸的跳槽事件:原项羽帐下郎中韩信,却成了围剿项羽的猎手

(4)楚汉争霸的跳槽事件:非常理之法的陈平,是项羽集团瓦解的催化剂

(5)楚汉争霸的跳槽事件:项羽的拔寨先锋英布,却是压垮他的一根稻草

谢谢您,通过一行行的文字,我们很深情地沟通。

如果能给您带来点滴……请您点赞,您的点赞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之一。谢谢!

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欢迎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