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场用凤凰知音里程数兑换了四本书,开心的都要笑出声了。旁边热闹的登机口有吃面的,有甩扑克的,大多数是盯着手机,表情木讷的。
看到季羡林的《一生自在》,书皮上一行小字“午静携侣寻野菜,黄昏抱猫向夕阳”,被吸引着翻开第一页就读进去了。
这是一本体现了季羡林一生自在智慧的作品集合。全书共五章,分别是“书卷伴青灯,足以慰平生”,是关于读书启蒙的书中自在;“从容坦荡,心装万物”,是关于处世智慧的人间自在;“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是关于心胸豁达的心境自在;“见识天地,遇见自己”,是关于海外求学的人身自在;“与其完满,不如自在”,关于了悟人生的生命自在。
季老在望九之年告诉每一位在人生旅途中孤独行走的旅客: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活得坦荡、清醒、自在。
第一章:“书卷伴青灯,足以慰平生”
季羡林谈读书,引用了张元济先生的一句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那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人类千百年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过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之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是书,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
谈到自己喜欢的书和文人,他简单阐述了喜欢的原因:
司马迁《史记》,这即是一部伟大的史籍,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二十四史》哪一部都不能与之相比,是因为司马迁的经历、遭遇让他有了天才的著作能力。
《世说新语》,由很多小故事编纂的奇书,表面看着淳朴简单,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此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笔记小说,记录了很多脾气古怪的小人物,短短几句话,也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读诗词,比如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思想内容看,陶渊明近道家,中心是纯任自然。从文体看他的诗简易淳朴,毫无雕饰,时间越久评价越高,广为流传。
季老谈及李白,诗风飘逸豪放,只要读他的诗,一开始就很难停住,因为李白的诗一气流转,这一股“气”不可抗御,让你非把它读完不可。李白是飘逸豪放,杜甫是沉郁顿挫。摆脱七言律诗的束缚,李白是没有枷锁在跳舞,而杜甫擅长使用七律,则是带着枷锁跳舞,无论如何,两人舞技都达到很高水平。
南唐后主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流传三十多首词,篇篇都是杰作,纯用白描,不作雕饰,一个典故也不用,平常白话却哀婉凄凉,千百年来,打动了千百万人的心。
苏轼,季老认为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论诗他是宋代一大家,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书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论词,即有婉约派的传统也首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
宋代之后,中国词创作在清代又起了一个新高潮。季老说,在这群灿若列星的词家中,我独独喜爱纳兰性德。生长于荣华富贵中,却胸怀愁思,流溢于楮墨之间。在艺术性方面,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吴敬梓《儒林外史》,惜墨如金不作冗长赘述,书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讲小故事,用短短几句话一个活脱脱的人仿佛就站在你面前。
曹雪芹《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书中人物众多,男女老幼,主子奴才,五行八作,应有尽有。作者只用寥寥数语而人物就活灵活现,具有超高艺术价值的一本书。
第二章:“从容坦荡,心装万物”
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的平衡关系。这三个关系能处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就会有苦恼。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至于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则多半起于私心杂念。学习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庶几近之。
为什么要遏制本性?目的是既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如果不这样做,社会必然乱了套,就像路上有红绿灯一样,车往马来,必然要有法律和伦理教条。宇宙间,任何东西,包括人与动植物,都不允许有“绝对自由”。人为万物之灵,是能思考、能明辨是非的动物,能自律,但也必济之以他律。朱子说,这个系念的办法是个“死法”,光靠它是不行的,还必须读书穷理,才能去掉那些不正当的思虑。
这些都是修养,修养不够还要实践,最好能有一个信仰,宗教也好,什么主义也好,但必须虔诚、真挚。我们不妨先从康德的“消极主义”做起:不污染环境、不污染空气、不污染河湖、不胡乱杀生、不破坏生态平衡、不砍伐森林...还有很多“不”。这些消极义务能产生积极影响。
关于什么是成功,季老总结,成功=天资+勤奋+机遇。天资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是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就要在这一项上下狠功夫。
韩文公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第三章:“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关于爱情,白居易《长恨歌》歌颂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失去贵妃后玄宗魂不守舍,“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他是多么想念,多么深情。而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爱情是有排他性的,真正的爱情不容有一个第三者,可玄宗后宫佳丽三千,即使贵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结局也是凄惨。
季老讲爱情的卿卿我我海誓山盟自封建社会到现代青年本质上没什么差别,如果不想终生独身就必须谈恋爱结婚,但是不要浪费太多时间,闹得神魂颠倒,彼此消耗,最后分道扬镳都是不聪明的表现。
引用蒙田的话:“自古就有四种友谊:血缘的、社交的、待客的和男女情爱的。”爱情一旦进入友谊阶段,就是意愿相投的阶段,就会衰落和消逝。爱情是以身体的快感为目的,一旦享有了,就不复存在。相反,友谊越被人向往,就越被人享有,友谊只是在获得后才会升华、增长和发展,因为它是精神上的,心灵会随之净化。
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第四章:“见识天地,遇见自己”
生离死别,古今同悲。江文通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他又说:“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从前读《别赋》,只是欣赏它的文采,而今自己已成赋中人。
年8月1日,季羡林离开济南老家到北平,办理出国手续,在清华园呆了一个月,办好证件就坐上火车,去德国读博士。一路北山,经满洲里出关到苏联,再向西到欧洲。
书中描述这一路的经历和途径的风景,让我们看到20世纪初中国最早一批留学欧洲的学者求学的过程。
“火车奔驰在草原上,一望无际,黄昏时分一轮红日即将下落,在我眼中,草原蓦地变成了大海,火车成了轮船。只是这大海风平浪静,毫无波涛汹涌之状;然而气势却依然宏伟非凡,不亚于真正的大海。”
车下面是横贯欧亚的万里西伯利亚大铁路,从此我们就要在这车上住上七八天了。“人是地里仙,一天不见走一千”,我们现在一天绝不止走一千,我们要在风驰电掣中过日子了。
年10月31日从柏林到了哥廷根,原来只打算住两年,焉知一住就是十年整,住的时间之长,在我的一生中,仅次于济南和北京,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哥廷根是个小城,人口只有十万,流转迁移的大学生有时会有两三万,是一个典型的大学城。哥廷根素以风景秀丽闻名全德。东面山林密布,一年四季,绿草如茵。即使冬天下雪了,绿草埋在白雪下,依然翠绿如春。此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从来没遇到过大风。既无扇子,也无蚊帐,苍蝇、蚊子都成了稀有动物。街道洁净得邪性,你躺在马路上打滚,也决不会沾上任何一点尘土。家家的老太婆用肥皂刷洗人行道,已成家常便饭。在城市中心,房子都是中世纪的建筑,至少四五层。人们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中世纪去。古代的城墙依然保留着,上面长满了参天的橡树。
我常常来古城墙散步,在橡树的浓阴里,四面寂无人声,我一个人静坐沉思,成为哥廷根十年生活中最有诗意的一件事,至今忆念难忘。
我继续钻研佛教混合梵语,沿着我的博士论文所开辟的路前行,除了肚子饿和间或有的空袭外,生活极有规律,极为平静。研究所对面就是大学图书馆,我需要的大量的有时甚至极为稀奇古怪的参考书,这里几乎都有,真是一个理想的学习和写作环境。因此,我的写作成果是极为可观的。在博士后的五年内,我写了几篇相当长的论文,刊登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上,自谓每一篇都有新的创见;直到今天,已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还不断有人引用。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
山川信美非吾土,漂泊天涯胡不归。
中国古代俗语说:千里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的一生就是这个样子。当年佛祖规定,浮屠不三宿桑下。害怕和尚在一颗桑树下连住三宿,就会产生留恋之情。这对和尚的修行不利。我在哥廷根住了不是三宿,而是三宿的一千二百倍。留恋之情,焉能免掉?好在我是一个俗人,从来也没有想当和尚,不想修仙学道,不想涅槃,西天无分,东土有根。
唐代诗人刘皂在《旅次朔方》写道: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度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第五章:“与其完满,不如自在”
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燥,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人是性善,还是性恶?这两个提法都源于儒家。孟子主性善,而荀子主性恶。争论了几千年,也没争论出个名堂来。鲁迅先生说:“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这同中国古代一句话是一致的:“食色,性也。”食是为了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色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传宗接代。
这不仅仅是人性,而是一切动植物的本性。桃李不言,但是他们也求生存和发展,为什么他们结的果实是甜的呢?无非是想让人和其他能行动的动物,吃了果子把核带到远或近的地方,落在地上,生入土中,能发芽、开花、结果,达到发展,即传宗接代的目的。而“下自成蹊”也是“无言”的结果吧。
其实我们可以观察,世界上任何动植物,如果放纵地任其发挥自己的本性,则在不长时间内,哪一种动植物也能长满、占领我们生存的这个小小星球。那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哪种动植物塞满地球呢?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冥冥中似乎应该有这一类的东西,是他或它巧妙计算,不让动植物的本性光合得逞。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这本书送给每个困在当下的自由灵魂,愿你心装万物,自在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