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波农夫导演的影像史记

大众日报记者刘兰慧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与焦波第一次见面,山东老乡李广田的诗歌《地之子》便浮现在记者的脑海。“这大地,我的母亲,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我的襁褓;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保姆的怀抱。”作为当年轰动全国的摄影作品《俺爹俺娘》的创作者,关于焦波,有很多标签。记者、摄影师、导演,而他更认可“农夫导演”这个称号,并深以为荣:“农民在土地里种植庄稼,我们在土地里种植故事。老百姓的粮食丰收了,我们的片子也收获了。”摄影界曾经有“焦波一辈子吃‘爹娘’这碗饭”的非议。初次见他,记者能感受到他身上有一股子拧劲儿。除了《俺爹俺娘》,焦波近些年做了什么?或许并没有人能完全说得清。深入交流后得知,近几年的焦波“想尽量多拍几个不同地方,看看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条件下的村子摆脱困境的过程。”乡村一日千里地发生变化,焦波将相机换成摄像机,为中国乡村的历史发展进程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影像档案。为农民写“史记”“乡村是我生命的根,也是我艺术的根,不管到什么时候,我的镜头将始终对准最可敬、最可爱的农民。我想为乡村写史,为农民立传,给农民留下一部影像史记”。焦波这样概括自己对乡村世界的执着记录。无论乡村面对外力如何变化,焦波始终行走在乡村大地之上,始终对乡村世界投入了极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