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淮生港台及海外红学学案古代小说研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https://m.39.net/pf/a_4892467.html
目录前言一、宋淇的红学研究:辨明红学方向、探究红楼艺境引言第一节:启迪时人之鸿文——《论大观园》和《新红学的发展方向》第二节:治学之典范——融通中西、融通文本和文献第三节:由文本而文化——接续王国维而别开生面结语附录:宋淇学术简历二、梅节的红学研究:考论立新说,辨伪以求真引言第一节:考论视野开阔,话题意识特强第二节:作者卒年“新考”与版本问题“创见”第三节:红学学风的思考与批判结语附录:梅节学术简历附案:马力的红学研究三、潘重规的红学研究:索隐旧途迷不悟,校红述史开新篇引言第一节:红楼血泪史——“反清复明”是《红楼梦》的本旨第二节:抬学问杠——态度和方法之论辩第三节:誉大于毁——《红楼梦》“校勘”和红学“述史”结语附录:潘重规学术简历四、周策纵的红学研究:陌地生痴心但求解味,白头存一念推广红学引言第一节:《红楼梦》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关于“新校本”的意见第三节:“两周”(周策纵和周汝昌)交谊关乎红学结语附录:周策纵学术简历五、余英时的红学研究:倡导新典范,启示后来者引言第一节:“曹学”之名引起争辩第二节:“新典范”与“两个世界”说的意义及其影响第三节:“实证”与“诠释”参伍以求、交互并用结语附录:余英时学术简历六、赵冈的红学研究:勤于家世版本梳理,试图建设性之贡献引言第一节:《红楼梦新探》的“红学史”特征及其学术影响第二节:围绕《红楼梦新探》的学术论争第三节:研究方法与论辩方式之争结语附录:赵冈学术简历七、林语堂的红学研究:平心论高鹗,到底意难平引言第一节:高鹗是否续书第二节:高鹗续书如何评价第三节:论证策略与持论态度结语附录:林语堂学术简历八、张爱玲的红学研究: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引言第一节:《红楼梦》是创作不是自传第二节:成书研究:一稿多改第三节:“不近人情”的批评:周汝昌评张爱玲结语附录:张爱玲学术简历九、皮述民的红学研究:走出“自传说”拘囿,开拓“李学”新境引言第一节:“苏州李府半红楼”:“李学”之奠基第二节:“李学”:打破红学谜关之学第三节:“曹李互证”之研究方法结语附录:皮述民学术简历十、浦安迪的红学研究:观照《红楼梦》原型寓意,另辟《红楼梦》评点蹊径引言第一节:《红楼梦》的原型寓意研究第二节:《红楼梦》的批语研究第三节:《红楼梦》研究的比较视野和融通中西的双向借径方法结语附录:浦安迪学术简历十一、伊藤漱平的红学研究:引言第一节:《红楼梦》研究的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第二节:《红楼梦》翻译的周到细心与精益求精第三节:注重考据,文风朴实结语附录:伊藤漱平学术简历十二、余国藩的红学研究:引言第一节:《红楼梦》的虚构诠释第二节:《红楼梦》的双向阐释第三节:《重读石头记》的影响结语附录:余国藩学术简历后记前言《港台及海外红学学案》是一部现代学案体的红学学术史著述,是笔者所著《红学学案》(新华出版社年出版)的续编。《红学学案》这部红学史新著的写作立意正在于:不拘格套,另辟蹊径,换一种眼光看红学。何谓现代学案?笔者在《现代学案述要》一文中说:“现代学案,顾名思义即为现代学人之学术志业立案考述。或考述其一生之学术志业,或考述其专攻之学术志业,披沙拣金,知其人而论其学。是故,现代学案不同于‘学术通史’或‘学术专题史’,乃换一种眼光看学术,即为现代学术寻找真实而鲜活的为学传统,这是它的立意所在。现代学案体制,虽旧弥新。一则现代撰述之形制略不同于《明儒学案》之形制;二则现代学案之旨趣较之《明儒学案》略有所增益。无论形制之新变,抑或旨趣之增益,皆显见现代学案撰述者之学术史立意。”[1]所谓“形制之新变”,即以现代述学方式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提要钩玄、指陈得失、明确褒贬、引发思考;所谓“旨趣之增益”,即立案考察学人两方面之“兼美”:①考据、义理、辞章之兼美;②人与书(著述)之兼美。“形制”服务于“旨趣”,即“昭传”百年红学史上能够立得起、站得住的学人之学术个性和学术精神,既为红学学科发展寻绎可资借鉴的学术典范或学术范型,同时寻绎真实而鲜活的为学传统。应该说,现代学案已然超越了传统之路数并获得了现代之品格。乔福锦教授在《学科重建与学术转型时代的“建档归宗”之作——高淮生教授红学学案》读后感》一文中称《红学学案》乃红学“学科重建与学术转型时代的‘建档归宗’之作”。[2]在乔福锦教授看来,《红学学案》通过做好每一个“案宗”、每一组“案卷”,不仅是对过去学术发展的历史总结,同时也是对当下学术的评估,以及对未来学术发展的预示。《港台及海外红学学案》正是港台及海外学人红学志业的“案卷”,它是由每一个“案宗”即学人学案组成。笔者在撰著现代学案时葆有如下认识:学术史研究与拓新性专题研究相比毕竟属于“二等学术”,不过,的确需要非同一般的德才学识才能做得好。学术视野应“博观”,治学方法求“圆照”,史家见识善“通识”,史家心性则备“仁德之心”,这是成就“立得住”且“相对精善”之现代学案史著的几大要素。或者说,现代学案之写作,非做到“考据、义理、辞章”三者兼美以及“人书合一”之境界,则不能成就其“精善”之美。现代学案可谓楷模《明儒学案》以及《史记》纪传的“另一种学术史”,同样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则以兼顾“正襟危坐”而“意蕴宏深”与“口舌生香”而“通邑大都”之美,洵非易事也。由此观之,学案史著洵非“二等”之德才学识所能为。[3]笔者以为,相比较于《红学学案》,《港台及海外红学学案》在学术史立意、文献材料取舍、学人成果考评、写作策略笔法等方面已经日趋完善和不断进步了,即学术史立意更加明晰,文献材料取舍更加审慎,学人成果考评更加缜密中肯,写作策略笔法更加灵活多样。笔者的自我期许:《港台及海外红学学案》自比《红学学案》“相对精善”了,即在“建档归宗”方面“相对精善”了,在史料、经验与见识的结合方面“相对精善”了。当然,是否做到了“相对精善”则需要学界的评估以及读者的首肯。《港台及海外红学学案》的撰述兼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一则红学史的考量,二则地域红学的考量,三则学人为学过程和为学业绩的考量,三者兼顾,则庶几近乎真貌。可见,《港台及海外红学学案》所选取的学人应兼顾以下三个方面:一则红学史的地位,二则地域红学的影响,三则为学过程和为学业绩的可观。试将《港台及海外红学学案》立案考述的12位港台及海外学人红学研究之整体风貌分述如下:宋淇的红学代表著作即《红楼梦识要:宋淇红学论集》,其中最有影响的两篇文章即《新红学的发展方向》和《论大观园》。从宋淇红学论集中可见其学术路径是对俞平伯“文学考证”的直接承续,并同时可见王国维红学批评之切实影响。宋淇的红学研究致力于辨明红学方向、探究红楼艺境,由“识小”而“识要”,小中而见大,精思而妙悟,善于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同时,善于将《红楼梦》置于世界文学之林作比较研究,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至于由文本而文化的义理发掘,则又为《红楼梦》的意义阐释拓展了研究视野。因此,大陆学者对宋淇的红学研究评价很高,即起点高、视野宽、路子正,并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其学风和文风都堪称治学的典范。从如此好评可见:宋淇的红学研究能够将“考据”“义理”“辞章”结合得比较好,堪称为学之楷模。梅节的红学代表著作即《海角红楼——梅节红学文存》,这部著作是梅节红学研究成果的总集成。梅节的红学研究主要着力于“考辨”即“考证”和“辨伪”,这两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贯通,而以“求真”为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他在诸如《红楼梦》作者问题、版本问题、成书过程问题等方面均有聊备一说的新解,譬如《曹雪芹卒年新考》《论己卯本石头记》《史湘云结局探索》《红楼梦成书过程考》《论红楼梦版本系统》《曹雪芹“佚诗”的真伪问题》等考辨文章体现出以下鲜明特点:文本内外的掘隐与世事人情的推求相结合;分疏论辩的清明意识与机智明快的文字表达相表里。尽管有些“推求”和“论辩”不免滑入“悬想”“索隐”之径,然总体上能够于史料中求识见。梅节后期的红学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对红学的学风建设方面,他对于所谓“龙门红学”的毫不留情的批评和批判,彰显了鲜明的学术个性。当然,由于“正谊的火气”与学术批评理性之间的失衡,其改良红学生态的愿望与实际效果之间不免失调。当然,梅节对于红学学风建设做出了一些富有启示性的切实贡献则不言自喻。潘重规的红学著作有《红楼梦新解》《红楼梦新辨》《红学五十年》《红学六十年》《红楼梦论集》《红楼梦血泪史》等,其中以《红学五十年》《红学六十年》《红楼梦血泪史》影响较大。潘重规的红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索隐、校勘和述史。索隐即索解《红楼梦》“反清复明”的本旨;校勘即主持校订《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以及对列宁格勒藏抄本《红楼梦》的勘正;述史即梳理并总结60年间之红学史。潘重规的红学志业可谓“毁誉参半”:索隐“毁大于誉”,校勘和述史则“誉大于毁”。潘重规的索隐既是对蔡元培旧索隐的“照着说”,又是“接着说”,尽管其“接着说”的成果并未造成可观的学术影响,潘重规红学索隐的影响力难与蔡元培相提并论。潘重规的述史影响则尤其值得称道,尽管他的述史动机并非学术史的自觉建构,其《红学五十年》《红学六十年》却对此后的红学史写作具有先导作用和启迪意义,譬如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的撰著正是受到了潘重规史著的直接影响,而《红楼梦与百年中国》则是一部颇具特色的红学史著。周策纵的红学代表著作即《红楼梦案———周策纵论红楼梦》,其红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考证、评论方面。周策纵的考证是对胡适、顾颉刚红学考证的承续,譬如《论关于凤姐的“一从二令三人木”》《红楼梦“汪恰洋烟”考》等文章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