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典籍对话先贤
四千多年前,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争天下大乱,生民饱受苦难。黄帝、炎帝两族一统,共卫天下安定。以《五帝本纪》开篇的《史记》,记载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生平,以及炎黄合体、诸侯宾从,开创了民族融合、安定一统的上古治世,此后全世界华人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炎黄子孙”。黄帝勤政爱民,秦始皇一统天下,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张骞凿空出使西域……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来自《史记》。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刺客游侠、贩夫走卒……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宗旨,创作了《史记》这部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他不仅用独特的笔触描摹着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更用“不虚美、不隐恶”的朴素唯物史观,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昔日,周文王被拘禁之时,推演《周易》;孔子在窘困之时,编著《春秋》;屈原被放逐,赋《离骚》;左丘双目失明,作《国语》;孙膑被残害,剜曲髌骨,写出《兵法》;《诗》三百篇,多数是圣贤发愤而作,我横遭祸事,身躯已残,青史不可废。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著就《太史公书》。敢问足下,此书,当得我司马迁再活一世否?”“当得一世重生,堪称万世不朽。”《史记》选读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历史学上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作出的极大贡献。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史记》不仅是以“实录”精神著称的体大思精、前无古人的历史学著作,而且还是我国文学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司马迁笔下的历史故事矛盾尖锐、一波三折、剑拔弩张、惊心动魄,历历如在目前;其塑造的英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个个可歌可泣,堪称史传文学的代表性作品,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千秋功过,皆在青史,每个历史人物都如同镜鉴。在舜和禹的身上看到美德;在越王勾践身上学到隐忍;在孔子故里追慕先贤;在汨罗江畔感受屈原的家国情怀;在乌江之畔记取项羽的英勇也反思他的败亡。
“以史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在血脉和文脉传承中找到民族的根与魂。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