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鸿门宴之前,刘邦是第一个率军攻进秦朝心脏关中地区的反秦义军,并且以约法三章善待关中百姓,甚得关中百姓民心,刘邦收编了秦朝宗室以及大部分的关中秦军,刘邦的嫡系部队再加上关中投降刘邦的秦军,使得刘邦手上的军队有十万人,其中一部分都是秦朝降军,同时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将关中财宝美女全部封存,并驻军霸上,于是秦朝灭亡。
项羽进入关中时,首先消灭了函谷关刘邦派出镇守的军队,然后项羽又听了刘邦手下左司马曹无伤的密告,说刘邦准备以秦王子婴为相,称关中王,于是项羽大怒,准备在第二天就发动针对刘邦的军事进攻,消灭刘邦,当天晚上,项伯把这事告知张良,张良又告知刘邦,刘邦在张良的协助下主动在鸿门宴上向项羽示弱,让项羽暂时消除了对刘邦的警惕,问题的关键在于刘邦手握十万军队,又是在得到关中秦人的支持之下,为何要怕乌合之众的项羽,难道仅仅因为项羽打赢了巨鹿之战吗?
一、刘邦与项羽军队实力比较
项羽比刘邦晚一个月进入关中,当刘邦拿下关中时,项羽还在从巨鹿到咸阳的路上,项羽是在巨鹿之战一战成名的,在天下所有反秦义军不敢面对40万秦军主力的情况下,项羽以仅仅以数万楚军,就敢硬碰硬地与秦军主力作战,并且击败了战无不胜的秦军,这在当时是一件不可能完全的任务,项羽却完成了,这是项羽的勇猛善战。
史书上没有记载项羽巨鹿之战时所率领楚军的数量,只知道巨鹿之战时,作为项羽前锋的英布和蒲将军率领的楚军数量是2万人,项羽作为主帅,除去前锋楚军,他手下剩下的楚军肯定是主力,主力楚军的数量不会低于前锋2万楚军,所以项羽主力的楚军至少是3万人,加上前锋,参与巨鹿之战的楚军总数至少是5万人,至多不会超过10万人,因为项梁战死之后,楚国士气低迷军队大多数被章邯打散了,如果楚地还有10万以上的军队,章邯肯定不会放过楚国而北上打赵国。
项羽进入关中的总兵力是40万人,刘邦是10万,这在史书也有明确记载:
《史记高祖本纪》: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这是鸿门宴前项羽的手上有40万兵力,号称万,而刘邦手下有10万兵力,号称20万,所以刘邦不敌项羽。其实仔细分析,并不是这么回事。前面已经讲过了,项羽手下的嫡系楚军其实最少是5万人,最多不会超过10万,而其他人都是各诸侯联军的数量,以诸侯联军的尿性,在巨鹿之战时,要不是看着项羽已经打出胜局,他们不会参与,只会作壁上观,同样的道理,如果真的打起来,诸侯联军会不会帮着项羽,其实并不是一定的。
而刘邦手下就是10万人,真正算起来,刘邦手下的军队数量并不比项羽少,为何刘邦要在鸿门宴上示弱?况且刘邦在关中很得民心,为何要怕项羽不敢一战?
二、秦朝灭亡时的天下政治形势
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在当时都是楚怀王名义上的下属,从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开始,就是打着项燕的旗号起兵造反,项燕是楚国末代上将军,秦国灭亡楚国前夕战死,陈胜以项燕为旗号足以说明楚国民心所向,而拥立楚怀王的项梁是项燕的儿子,巨鹿之战大胜的项羽是项燕的孙子,无论是名声,还是地位,又或者是战功,项羽在当时全面超过了刘邦。
刘邦与项羽打进关中都是楚怀王的命令,两人在名义上其实是平等的,但是楚怀王是项梁所立,在整个反秦义军当中,楚国其实是名义的盟主和领袖,无论是陈胜以项燕为旗号还是项梁拥立楚怀王,都足以说明楚国是当时天下反秦的主力,项羽作为楚国最有能力和实权的人,自然也就成为楚国的实权派人物,刘邦在当时也算是属于项梁的一支人马,并不起眼。
项羽因巨鹿之战而得到了天下诸侯联军的膜拜,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诸侯联军的领袖,复辟之后的齐国、赵国、燕国、韩国、魏国联军大都以项羽为首,但又是各自独立的,这些诸侯联军在面对秦朝时的政治利益是一致的,虽然彼此之间也各怀鬼胎,但在反对秦朝时总体行动上能保持一致。
巨鹿之战后,章邯的20万秦军主力投降了项羽,因为反秦诸侯联军原本就非常痛恨秦军,再加上这些秦军数量如此之多,私下里议论纷纷,是一个很大的隐患,项羽本人也是非常痛恨秦军的,秦军杀了项羽的爷爷项燕,还灭亡了他的祖国,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促成了项羽做出活埋20万秦军的举动,项羽坑杀的秦军降卒大部分都是关中子弟,也就是秦朝征召的关中子弟加入章邯军队的主力,所以秦人痛恨项羽也就在所难免。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三、刘邦与项羽的政治态度
刘邦对待秦朝与项羽对待秦朝的政治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刘邦善待秦王与秦人,项羽杀秦王子婴,刘邦在咸阳约法三章,保障关中百姓生命安危和财产安全,项羽在咸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刘邦收编了非常多秦朝降卒到自己军中,项羽则坑杀了20万秦朝降卒。
关中是秦朝的核心地区,天下所有的反秦义军没有一支来自关中,全部是原来东方六国的百姓,而关中百姓至始至终是支持秦朝的,秦朝灭亡后,由于刘邦的行为,关中百姓转而支持刘邦,刘邦俨然成为秦朝灭亡之后的代言人,这是除刘邦之外,天下所有反秦义军所怨恨的。
比较刘邦与项羽的政治态度,不难发现刘邦其实不知觉继承了秦朝的大多数制度、百姓与军队,而项羽作为反秦联军的首领,他对秦朝的一切都是持仇恨的心态,不仅坑杀了20万秦军,而且一把火烧了整个咸阳城,这可是秦朝的首都,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只因为是他所痛恨的秦朝都城,所以项羽要毁灭这一切。
时势发展到了现在,你可以发现其实原本以楚国为盟主的反秦义军已经分裂了,一支是仇视秦朝以项羽为首的40万诸侯联军,他们想毁掉秦朝的一切力量和标志,这支联军占了整个反秦义军五分之四的势力,另一支就是同情秦朝以刘邦为首的势力,他们接收了秦朝的一切,制度、法律、书籍、百姓、军队等等,两方势力在秦朝灭亡后其实已经成为敌对势力,从鸿门宴的表现来看,刘邦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项羽显然没有意识到。
事实上,正是因为刘邦对秦朝过于亲近,不仅让项羽过于愤怒,而且也让其他反秦义军也是相当愤怒,所以项羽尽管只有10万不到的嫡系军队,与刘邦相当,而其他30万诸侯联军由于政治上反秦的天然本性使然站在了项羽这一边,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这些反秦诸侯联军与项羽一起准备在鸿门宴前后消灭刘邦,这才是让刘邦在鸿门宴上主动示弱的真正原因。
如果这些反秦诸侯联军选择作壁上观的话,万一在关中刘邦得到百姓支持击退了项羽,那将是整个反秦阵营的失败,因为反秦诸侯联军手上都沾满了秦人的鲜血,他们不敢让刘邦取胜,所以在政治上天然地站到了项羽一边,与此同时,项羽能够分封天下,无视怀王之约,也是因为项羽在政治上得到了大多数诸侯的支持。
不要以为项羽在巨鹿之战取胜,就成为战神,而没人敢与他为敌,这么想是错误的,从项羽分封之后,齐地的田荣立即联合彭越、陈馀等势力一起反对项羽来看,根本就没有人怕项羽,如果怕的话,他们也不敢这么快就反了。同时敢反项羽的还有刘邦,刘邦在回到汉中封地仅仅才四个月就出兵反对项羽,所以从政治上看,刘邦在鸿门宴上的主动示弱,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造成,刘邦选择示弱,也是在政治形势不利的情况下的暂时妥协,并不代表刘邦就会认输。
刘邦之所以选择接收了秦朝的一切,根本原因就在于刘邦志在天下,从楚怀王定下“怀王之约”到刘邦打进关中,刘邦的志向再一次被激发,刘邦原本就是市井小吏,既好色又好钱,可是居然进入咸阳城在张良和樊哙的劝说,放弃了自己的欲望,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刘邦之所以没有把秦朝的美女和钱财全部据为己有,就是因为他有着远大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统一天下,刘邦想模仿秦朝统一天下的方式,因为他是第一个进入关中的诸侯,同情并接收秦朝的一切,以秦朝的地盘为基本实力,进而东出函谷,再一次秦灭六国,这就是刘邦想做的事,就连刘邦封堵函谷关都有可能是有意而为之,想把项羽挡在关外,刘邦没有想到项羽轻易就攻破了函谷关,而且势力已经是自己的数倍,所以刘邦选择了在鸿门宴示弱,选择了在政治上低头。
总结
鸿门宴前后,正是秦朝灭亡的时期,秦朝一灭亡,整个天下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反秦义军与秦朝之间的矛盾转化为反秦义军内部的矛盾,秦朝留下的政治权力真空就在反秦义军中争夺,而以项羽为首的诸侯联军显然是势力最大的,也是权力的主导者,所以项羽能主导刘邦当时的命运,即使刘邦先进关中而得不到关中王的封号。
在政治权力的争夺中,刘邦势力弱小,这种弱小不仅体现在军事上,也体现在政治上,在军事上,刘邦与诸侯联军是1:4的悬殊力量对比,在政治上,刘邦与反秦义军是1:1的力量对比,刘邦得到整个关中百姓的支持,而以项羽为首的反秦义军在政治上只能退出关中,继续经营复辟的东方六国,刘邦正因为实力弱小,所以只能在鸿门宴上示弱,以换取生命权和存在权,以便日后的东山再起,这才是刘邦最正确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