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称得上在中国历史上武将的武力巅峰,历史上对其有着“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有趣的是后来的武圣关羽,用这个评价也十分贴切。关于他的一生,众说纷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霸王乌江自刎。
对于乌江自刎,历史上有两种评价,一种是南宋词人李清照为代表,有诗为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描述了项羽视死如归的气概,生的时候叱咤天下,死的时候慷慨悲歌。另一种则是以唐代诗人杜牧为代表,有诗云:“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项羽武力和统军能力都是那个年代的天花板,却缺少东山再起的决心,实在可惜可泣可叹。
项羽十四岁从军,勇力过人,力能举鼎,江东猛士皆惧之,无所不服。项羽一生历经大小七十余战,战无不胜。但最后一战,却身死于乌江边上。是何原因?
因为项羽性情多残暴,一旦攻取城池,多有屠城之举,巨鹿之战,坑杀秦兵二十万。攻入咸阳时,火烧阿房宫,大火连烧了三个月,失去人心。在政治上,眼光狭隘,鸿门宴上错过了‘一锤定音’的机会。在用人上,任人唯亲,导致韩信、陈平等人才投入刘邦阵营。同时,生性多疑,被陈平用离间计,轻而易举的使范增、钟离眛这些重要谋臣被项羽弃用。这些就导致了项羽最后的失败,那么一代霸主最终的结局如何?
千年以来,众说纷纭。项羽当年为何不过江,以图东山再起呢?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争霸,项羽被刘邦困于垓下,夜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待来到乌江江畔,仅余二十六骑。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待东山再起,再图天下。可是项羽却苦笑道:“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这种说法出自太史公司马迁之手,描写的慷慨激昂,因而广为流传。
也有说法称,项羽乌江自刎,虞姬之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垓下之战中,项羽被汉军围困,夜里听闻四面楚歌,兵士们也渐渐失去战意,项羽无法可想,便起身饮酒。这时项羽爱妾虞美人,来陪伴左右。城外楚歌四起,项羽触景生情,不免悲从中来,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饮酒歌之,美人剑舞和之。歌舞完毕,众将士皆落下泪来。虞美人以剑舞和着项羽的歌声,舞毕,横剑自刎。项羽羞愧难当,他明白自己已经身陷牢笼,自身难保,虞姬自刎,是为了不拖累自己。这让以西楚霸王自称的项羽,受到沉重打击,连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枉为男人。再加上当时楚军伤亡惨重,当项羽带着残兵败将逃至乌江畔时,仅余十数人,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选择一死了之。
虞姬墓也有学者认为,项羽并不是自杀,而是,在乌江边上血战而死。因为他不愿抛弃跟随自己血战突围的护从骑兵。项羽兵败行至乌江边上,乌江亭长劝项羽即乘小舟度江,小舟只能载三五人,更别说项羽和二十六个骑兵了。是自己苟活,还是和生死与共的兵士一起面对死亡,那个处境的项羽应该只有一种选择。史书上记载,汉军千余,重重围困,项羽身中数十创,仍杀汉军百余人,众人皆惊,不敢近,以箭射之,护从皆战死,方擒之,斩其首,夺其尸。
最后一种说法认为项羽不是不想过江,而是根本没有机会过江。我国著名学者冯其庸在其文章《项羽不死于乌江口》中,详细论证了史记、汉书、楚汉春秋关于项羽之死的描述,指出史记有关项羽之死的史料,除《项羽本纪》中有两处涉及乌江外,其余无一处写到项羽乌江自刎。反倒是明确提到“使齐将灌婴追杀项羽于东城”的记录。他还通过史书的记载,做了关于地理方面的考察。经过实地查勘,项羽确实身死于东城,即现在的安徽定远县。此地离乌江有一百二十公里。至于《项羽本纪》中的记述,冯其庸认为是司马迁记叙错误,并导致了后来的以讹传讹,这种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乌江在垓下之围中,项羽领数百骑兵突围,往江东方向撤退。长江以南的地方,大多还是效忠项羽。即使在楚汉争霸后期,衡山王吴睿、临江王恭卫等依然归附于项羽,尤其是临江王贡士,直到项羽死后仍忠于项王。如果项羽顺利渡江,完全可以重整旗鼓,再一次刘邦一决高下。所以项羽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渡过乌江。但突围至东城时被汉军包围,项羽虽然勇武,但抵受不住数万敌军的围堵,力战身死。此时的项羽距离乌江还有一百二十公里远,所以项羽没有渡江的机会,也谈不上江边自刎而死。这种说法同样只是推测,许多历史学者并不认同。
根据《太平寰宇记》等资料记载,两汉时期的东城县是江淮之间的一个辖境广阔的大县。从现在定远东南的池河上中游地区,越过江淮分水岭,包括今楚县西南郡、肥东县东境、泉郊县西南境,直到今河县乌江的沿江一带。晋太康六年,在东城县界设置单独的乌江县。
也就是说在楚汉战争时期,东城是一个范围广阔的行政区域,乌江是包括在东城县内的。因此司马迁所说的身死东城与乌江自刎并不矛盾,而是为避免文句雷同而使用的作文手法。这样看来项羽的确是死于乌江。司马迁所处的年代距离楚汉争霸时期只有七十年左右,掌握的一手资料还是比较可靠。司马迁的史记乃是记录中国历史的范本,千年以来,不断有学者进行研究,其中的说法还是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所以项羽之所以不肯过江而选择自刎而死,着实是一个性格悲剧。勇而无谋,暴而失心,疑而不信,专而难断,是导致他失败的主要原因。他的死虽然有一种慷慨壮烈之感,但在后人看来,一代霸王,年仅三十一岁就此了却一生,未能成就霸业,的确让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