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这个原因被很多人忽略

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论是李清照的诗还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都表现出项羽兵败后的壮烈,为项羽之死增添了一抹悲剧艺术色彩。读《史记》的时候,会对项羽之死产生感叹,骄傲的他绝不肯承认失败是因为用兵之罪,是因为“天亡我”,每次读到项羽本纪时无力卷土重来的悲壮感都扑面而来。

既然“天亡我”,项羽便不肯过江东,后世对项羽不肯过江东也有多种猜测,项羽的确有性格上的缺陷,自尊心极强,无颜见江东父老。他不如刘邦韧劲大,常胜将军项羽不能接受自己的惨败,没有翻盘的机会,不肯苟活于世,于是选择了自杀。但从他的死,也看到了他的楚国先辈的身影。

项羽是一个深受楚国文化影响的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骄傲的楚人绝不认同秦国,秦灭六国楚国最冤,楚怀王被秦王骗到秦国后软禁,秦国又实行苛政。秦王为了打击楚国,使人心臣服,不惜损毁楚国先王的陵墓,在楚地推广秦朝的思想和文化。但这些做法不但不会得到人心,只能使楚国人更加怨恨秦国。

项羽家世代受楚恩,为楚国效力,项羽的爷爷项燕被秦国将军王离所杀,秦国和楚国在项羽心中的地位高下一目了然。以至于项羽在会稽见到秦始皇时便说“彼可取而代之也”,这句话包含了24岁项羽的野心仇恨和楚国人的狂放与骄傲。

说到项羽就不能不说同时代的另外两个人人,陈胜和吴广,两人借助强大的楚国为自己造势。秦国末年的这三个人都和他们的先辈一样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虽然三人最终都失败了,但是在当时,他们都曾威震四方,他们的故事都激励着后人前行,在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项羽进攻咸阳灭掉大秦后,自称“西楚霸王”,陈胜的反秦政权叫做“张楚”,意为“张大楚国”,并自立为“楚王”。

不但在名称上带着浓浓的楚味,他们的政权也带有楚国的烙印。项羽作为西楚霸王分封百官时用的是楚国的官职名称,比如项羽封他的亲戚项伯为令尹,陈胜曾经封田藏为令尹。令尹是楚国他有的官职,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当于别的诸侯国的宰相,曹参曾经俘虏项羽的大莫敖,而莫敖也是楚国的官职。也许这些只是为了对应“亡秦必楚”和“大楚兴,陈胜王”这样的谶语,但谶语和楚巫一样都属于方术。在他们的骨子里,他们深深地认同自己故乡的文化。

楚国文化,狂野又浪漫

了解楚国的历史,会发现,项羽和他的楚国先辈一样,狂野而豪迈,但又不失浪漫。

筚路蓝缕,励志楚国楚灵王曾这样说过“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这句话道出了楚国人创业不容易,穿破衣驾破车开山辟林,手上没有钱,送给周天子的贡品都是桃木做的弓,荆棘做的箭。

可就这样一个贫穷到拿不出贡品的子爵国家,楚国国君自己都说“我蛮夷也”,却能开疆拓土,成为战国七雄,国土面积只有秦国能与之抗衡,楚国先祖能干为后代打下基业,而后代也不是泛泛之辈,干戈铁马,奋战到底。

武王父子,开创先河楚国人的狂野,不但表现能吃苦,而且能够拼搏进取。

作为子爵国,楚人很不高兴,熊通便请求周王室为自己提高爵位,周王不同意。熊通大怒,你不提高我的爵位,我自己来!于是自立为王,和周王室一样称王,即著名的楚武王。楚武王此举虽然僭越,但千百年后再看这段历史,霸气之情不可言说。

楚武王自立为王却没有换来别的诸侯国的重视,为了楚国的地位,此后几年他东征西战,年老体弱的武王征战不动后他的儿子莫敖屈瑕替父征战。

有军事能力的屈瑕多次征讨汉东小国,成绩不错,此后他便骄傲自大,最终被另一个小国罗国打败。悔悟的莫敖屈瑕认为自己无颜面对父亲和将士,于是在丛林中自杀身亡。

失去儿子又年老的楚武王受不了这个打击,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可他仍旧不顾自身情况,亲自带兵征讨随国,却最终病死在军中。

楚武王父子俩的狂野作风无疑为楚国开了先河,楚人作战勇猛,打仗不顾安危。作战失败后自杀者众多,行为极端。楚武王之后,楚文王楚昭王也死在了出征的大军中,楚文王的大臣鬻拳曾经砍断自己的一只脚来劝谏楚文王,文王死后,他也随之自尽。成得臣兵败晋、齐、秦联军而自尽。

“楚之法、覆将必杀”这种做法残忍,有楚人的风范,但在春秋战国这个混乱的年代,这种做法无疑提升了将士的斗志和求胜心,使楚国立于不败之境,多次称霸于中原。而上行下效,国君多次身先士卒,也为臣子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上下一心,楚国岂有衰弱的道理。

屈瑕后人,情怀浪漫莫敖屈瑕的后人,其中著名的当属屈原。这位香草美人和屈瑕不一样,他是因为不愿意随波逐流所以为国捐躯。

当时没有人像屈原那样为国为民,郁郁不得志无处倾诉的屈原依靠楚辞寄托自己的情怀,他怨恨楚怀王不听从自己的话,“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他品德高尚,但却没有人欣赏,身处污垢之中,却依然不被玷污,“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看了屈原写的楚辞,既有楚国人的大气,“将往观乎四方”,同时又包含了文人的浪漫书卷气,“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意为整理一下衣服去浪游,寻找一位女伴与我一起。

曾有研究说是屈原是因为和楚怀王的情感纠葛而自杀,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怎么可能是因为爱情而自杀,离骚中“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意思是我曾经和你约定好,你却反悔有了别的想法,诗人说话浪漫暧昧,这里别的想法是指楚怀王不听从他的话,而相信谗言,与爱情无关。

项羽与先辈的经历的重叠

屈瑕和屈原他们没想到多年之后那个为楚国报仇的年轻人竟然会走他们的老路。

年仅30岁的项羽,那个曾放下豪言壮语要取代秦始皇的青年,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一表决心的大将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尽管他的人生中犯过不少错误,但也不能掩盖他的英雄豪迈。

垓下之战,项羽不敌刘邦,项羽驻扎在垓下,兵力少,粮食少,刘邦麾下士兵包围他的大帐唱着楚国的歌,项羽看着宠爱的美人虞姬和叫骓的爱马,感慨万千,就像流放中的屈原一样,项羽再不如刘邦,但重感情这点儿却显得比刘邦可爱多了。遂用楚辞的形式作出了《垓下歌》,自己创下的伟业眼看为他人做嫁衣,爱马和爱妾也保护不了,不甘和悲痛全都唱了出来。

即使这样,投降这个词也不会出现在西楚霸王的脑海里,毅然带着八百人突出重围,一路拼杀到一片沼泽地,回首一看,只剩二十八骑跟随。

回顾过往八年戎马生涯,项羽未曾有过败绩,这一败将是永远的败绩,再无翻身可能,即使是死,也要死得快意。他带领28位士兵,再斩汉军两员大将和百名士卒,一声怒吼使得弘农杨氏祖先杨喜和坐骑具惊。逃到乌江后,将爱马托付他人后。他做出了与许多楚人一样的抉择,自杀,战斗到死。身为楚人,不可辱没先辈的精神和品质。

结语:生命可贵,活着总有希望,文化要传承,但糟粕不可留。

每当看到项羽的经历,可以发现作为一个家世良好的青年,他的创业初期虽然没有像楚国国君那样艰辛。但他的创业历史却和楚国的发展轨迹太相像了,楚国八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从低等爵位国努力变成大国,楚武王称王之后,楚国进一步强大,中间发展过程如同项羽一样也犯过不少错误,但大多数楚王都是励精图治的。直到楚怀王才开始衰弱,但是楚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尚在,强悍如项羽陈胜者,又将楚国精神发扬光大。

而项羽,楚国文化坚定的拥护者,创业八年,经历七十多次战斗,最后一战在垓下走向了灭亡,但他死后,楚文化不死继续发扬,此后年,汉赋受楚辞的影响在汉代流行,后世对楚文化的传承也让中华文化更加辉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