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读史使人聪明”,《史记》中有“史家绝唱”之称,凝聚了14年历史的司马迁,毫无疑问,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一颗“明珠”!
这本书包含了多个历史人物,涉及了历史、哲学、天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蕴含了无数的人生智慧,下面分享10大经典之作,与大家共同品读经典之作的智慧,体会人生的至理!
1、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解释:灾难不会无缘无故的降临,幸福也不会凭白无故地来临。
分析:佛家说:福祸无门,善恶有报,一切都是因缘和谐。
我们所说的因果轮回,根据守恒定律,一个人能得到多大的福报,遭受多少的罪孽,都是有其根源的。
生活中要有更多的幸福,就必须做更多的善事,积累幸福。
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者未必能行。
解释:能把一件事做好的人,未必能把它讲得头头是道;能把一件事讲得非常透彻有理的人,不一定能做好这件事。
分析:理论与实践有时是脱节的,如赵括纸上谈兵,带兵作战失败。一个有成就的人,未必能教好别人;一个好作家未必掌握写作理论;一个有丰富理论的评论家未必能写出好作品。
因此,在做事的时候,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擅长的部分做到最好,这就是所谓的“精而能动”。
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解释:一开始稍有差错,到了最后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人。
分析:要做大事情,要做严,要注意细节,总满足于“差不多”,到头来会“差很多”。
正如曾国藩所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事要有大的方向和目标,但要从小处着手,注重细节,而不能把重点放在细节上。如果方向正确,一些不重要的小细节就不必苛求了。方向不对,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4、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翻译:应该果断地做决定而又犹豫不决的事情,必然会让人感到困惑。
分析:把“断”放到现在来看,有两个意思:
其中之一就是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懂得取舍,果断决策。例如遇到地震、火灾等情况,一定要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及时逃生。
第二,对过去要学会断舍离,无论是感情还是事业,都不能沉溺于过去,束缚着前进的步伐。
5、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解释:把鸟儿都打光了,打完了,弓就没用了,兔子死了,狗也没用了,还不如把它煮来吃。
分析:不管是君主还是霸主,一旦成功了,往往会对那些付出了汗马功劳的人开刀,因为这些人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心病。遭到这场厄运的历史人物不计其数:白起、伍子胥、韩信、商鞅、李牧…
功成名就,功成名就,千古不变。君王只能共患难,凡人只能共荣。激流勇进,正是明哲保身的最好法门。
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解释:泰山之大,在于它容纳着细小的土石;河之深,在于它收拢了所有的河流。
分析:孟郊曾在《赠裴枢端公》一书中写道:“君子量不至,胸吞百川流。
胸怀大志,不是说要做得圆滑,也不是说什么都不计较,而是要坚持原则,用一颗善良的心包容世间万物,做到林则徐所谓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解释:良药虽苦,却能使人痊愈;忠言虽闻,却能使人改进言行。
分析:唐朝时期,魏征以敢言而闻名,曾多次与唐太宗李世民合谋,使他避免了许多损失。
人生,阿谀奉承的话多了容易让人迷失自我,能够接受批评的话,就能让自己时刻警醒,不断进步。
8、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解释:越是道德高尚、为人处事好的人,越安全;越是大权独揽、刚愎自用的人,越容易滥用权力,越危险。
分析:大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研究和领悟的人,都知道历代先贤对德性的重视和重视。
《周易·系辞下》云:“德不配位,必遭祸。”
入世后,我们的道德修养永远不能松懈,宁可德高望重,不愿德高望重而自卑。
比如,一张桌子,它可以承受10斤的重量,但非要把20斤、50斤的重量放在这张桌子上呢?
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解释:聪明人在千百次思考中,难免会出现一次错误。愚者在千思万想中,总会有一个收获。
分析:这几句话体现的是辩证思维,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
智者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只有正确地对待错误,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就会有所收获。
一个聪明人,也有错用马谡的时候。但是也是因为街亭的失守,让诸葛亮反省自己,更加谨慎。
10、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解释:乘别人的马车,要记得载人之恩,要记得与人共患难;穿别人的衣服,要记得得衣之恩,要分担别人的忧愁;吃别人的饭,要记得别人的饭,要记得别人的饭,要记得别人的饭,要记得救命之恩,要不惜付出生命去帮助别人。
分析:这个句子出自韩信的文章。
小时候很穷的韩信为了养家糊口,便到河边钓鱼,可是鱼却很少,韩信常常饿肚子,河边有一个老妇人,每次都给韩信一些食物,韩信在老夫人的帮助下度过了最穷的日子,后来韩信封王,第一件事就是回家乡厚待老夫人,并赠与千金。
恩者,上为因,下为心,意为受人恩惠,必以心报答。
《史记》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的名言名句的,可以让你们放大格局,提升境界,喜欢的、感兴趣的朋友们快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