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古代中国文化大发展,百家争鸣的繁荣时期,也是兵家繁盛的时刻,将星帅才尤如繁星当空,层出不穷。至今,春秋战国时期,还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成语、典故。
其中,这“田氏代齐”,又叫田氏篡齐,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典故讲的就是,一位因陈国国灭,逃来齐国避难的公子陈完,为避免被追杀,改名田完。没想到,就是这个田完的子孙,把接纳他避难的齐国姜氏,给篡位取代了。
一、田氏代齐,历史上确有此事。
不过,田氏代齐,也是一个历经齐国三代国君的较为漫长的历程,不太熟悉这个过程的,可以参照司马懿篡位曹魏,也是历经了三代,才最终成功。
起初,齐景公在位时,田家田乞大力拉拢人心,比如历史上就有著名的大斗出,小斗进的作法,这个,就是田乞争取齐国人心的高明作法,这段时间,算是争取了大量人心。
之后,公元前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不满,动用手中私军,打跑了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为齐公,并自立为国相。这一阶段,田家掌握了齐国的大部分权力。
这之后,田家就有点儿肆无忌惮了。公元前年,吴、鲁两诸侯国联合攻打齐国南方时,齐大夫鲍牧与齐悼公有矛盾,田乞借机就把齐悼公给杀了,立其子壬为齐简公,从此,田氏一家独大,齐国内,再没敢有反对的声音。
这田家呢,也是开创了诸侯国内贵族当政一诸侯国国事的先例。
田乞死后,公元前年,田乞之子田恒借事生非,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朝政,又以“脩功行赏”(也就是计功行赏,可以参考商鞅变法的做法)大力争取人心。
这之后,田氏篡权的脚步,终于在等待多年后,变得有些迫不及待,不再有顾忌了。公元前年,田恒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没有另立国君,五年之后,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孤岛,自立为齐国国君。同年,迫于齐国的强大压力,周天子周安王册封田和为齐侯,号称齐太公。
公元前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自此灭亡。不过,为了掩人耳目,也为了不使齐国离心,田和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田和之前的齐国,称为“姜齐”。
不得不说,用一百多年的时间,完成国君更替,这个田氏,也算是比较仁慈了,而且,田氏篡齐后,并没有对姜氏大开杀戒。
二、那为何有人怀疑“田氏代齐”是被太史公司马迁欺骗了多年呢?
确实,据现有史料记载,不管是陈氏改名田氏的首次记载,还是“田氏篡齐”的首次出现,均来自于多年前的西汉王朝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田氏代齐”的记载。
而另一个事实也是,无论是此前在《战国策》《尚书》《春秋》等史料中,还是在同时期其它的史料中,却从未记载过田氏篡齐的过程。
据说,为了这个事情,孔子当时还跑到鲁国国君那里,请求国君出兵讨伐田氏,为姜氏做主。可惜,鲁国国君,没听孔子的。
但为什么孔子,不把他写到他编的史书里呢,因为,孔子认为,这是一件不符合礼仪的小事,而司马迁则认为是大事。所以,孔子及其门人弟子,就没把这件事情写进去。何况,孔子去世的时候,田氏还没完全完成篡位。
说实话,在当时春秋战国,尤其是战国的历史背景下,这种君代臣、臣代君、君伐臣、臣攻君的事情,实在太多太频繁了,就连周天子都不能幸免。最终,大周王朝末期,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争霸的场面,剩下的诸侯国,要么被灭,要么附庸到七国之下了。而田氏代齐,在这样的历史大时代大背景下,确实是一件非常小的微不足道的事情。
司马迁觉得,田氏代齐是大事,所以,他在《史记》中明确记载了这件事情。确实,司马迁并没有欺骗读者,田氏代齐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有相当多的印证和记载。
我想,大家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吧,这个故事中,齐威王已经是田氏了,而且是第四代田氏的齐王。
而且,这个齐威王在历史上很有名啊,有很多典故都是在他身上产生的,比如:邹忌说琴谏齐王、邹忌讽齐王纳谏、齐威王论宝、齐威王烹阿大夫、一鸣惊人等等,齐威王在位37年,也是一名非常有名的齐国君主。其他田姓齐王,像齐桓公、齐宣王也比较有名。
最关键的是,我们也看到,虽然有点儿逼迫的意思,但周天子也正式册封田氏为齐侯了,也算是名正言顺了。田氏代齐,其实跟韩赵魏三家分晋,那就是一个意思。只不过,齐国的这个取代,没有三家分晋这么著名罢了。(全文完。作者:董江波,笔名冷得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