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一天,晋国的医生叔向去拜会老友韩宣子。韩宣子是那时候晋国的六卿之一,岗位很高。但他见了叔向,不由地愁眉苦脸,说自身太穷。没想到叔向听他那样说,便起身作揖向他庆贺。韩宣子疑惑地询问道:“我是有卿的名,而没有卿的具体,没法跟医生们对比,我正因此发愁,你为何要庆贺我呢?”
叔向正色道:“我是由于你贫困才来道贺的呀!穷,不一定是错事,你要是追忆一下弈武子三代的遭受,就可以知道!”叔向知道韩宣子对奕武子三代的事情是有所了解的,因此特意提到了这件事情。最终他又说:“我看你像弈武子一样贫苦,就想起您早已拥有他那般的品行,因此才恭贺。要不然,我只会担忧,哪会再向您恭贺呢?”韩宣子听了叔向得话,猛然愁云消退,向叔向施礼说:“多谢您的赐教,要不我连自身将迈向亡国也不知道呢。”(出自《国语·晋语八》)
这个故事里面叔向所忧愁的正是名与自己的实际不符合。这叫空有其名,空有其名有好的一面,比如这可能代表一个人至少有某些方面的威望,统治者也是在利用他们的这种威望来安国,只是不给他们与名分相应的实权和实利。类比到现在,那些名誉教授,名誉懂事之一类也与此同出一辙。当然名实不符也有不好的一面,用现在的一句时兴的话来说,很多人的才华撑不起他的虚名是一样,这样很可能就导致“名不配位,必有殃灾”的悲剧。
公元前年,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起初韩信投靠刘邦时默默无闻,但得萧何看重。
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对韩信的才能感到惊奇,到南郑的时候,有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汉王又骂道:“军官逃跑的有几十人,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在汉中称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怎么能够忧愁郁闷地居住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因为你,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萧何说:“很好!”于是汉王想召韩信来授官。
萧何说:“大王一向轻慢无礼,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好像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走的原因。大王想授官给他,选择一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建造土台和场地,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才可以。”汉王答应了这件事。将军们都很欢喜,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升上了大将。等到授官时,是韩信,整个军队都无比惊讶。
这里面韩信所要的只是一个“正名”过程,“正名”在这里是指出要一个明确的身份和职权,这是取信于人的先决条件。
“正名”,往深处说,即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管子·正第》中有:“守慎正名,伪诈自止。”《国语·晋语四》中说:“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韦昭注:“正上下服位之名。”《谷梁传·僖公十九年》中也有提到:“梁亡,郑弃其师,我无加损焉,正名而已矣。”《旧唐书·韦凑传》里也说:“师古之道,必也正名,名之与实,故当相副。”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元词开场,止有冒头数语,谓之正名,又曰楔子,多则四句,少则二句,似为简捷。”巴金在《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一文中写道:“黑暗两个字怎么可以做杂志底名称呢?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名是最要紧的。”
我们有一个成语叫“正名定分”,意思是辨正名分,使名实相符。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于是有些人又记起了翻译,试来译几篇。但这就又是‘批评家’的材料了,其实,正名定分,他是应该叫作‘唠叨家’的。”钱锺书《围城》也有:“受了丈夫的权利当然正名定分,该是她的丈夫,否则她为什么肯尽这些义务呢?”
“正名”也是孔子“礼”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是正名的一种体现。孔子认为,只有“名正定分”才可以做到“言顺行顺”,接下来的事情就会做顺利,障碍少,得心应手。
子路对先生说:“卫君国君等着您去帮他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做起呢?”
孔子说:“先要正名分。”
子路说:“一定要这样做吗?您的迂腐,竟到了这种程度!为什么非要先正名分呢?”
孔子说:“仲由你太轻率了。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确定的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清楚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一点都马虎不得。”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