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李学勤先生李学勤谈清华竹简

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17/5631700.html

李学勤(李媛绘)

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于今晨逝世,享年八十六岁。《上海书评》曾于年11月9日刊发访谈《李学勤谈清华竹简》,现重新发布,以纪念这位“百科全书式学者”。

两千一百枚战国竹简的突然出现,必将成为年中国文史界最重要的一项发现。最早接触到这批竹简并主持保护、研究项目的 历史学家李学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我怎么就那么幸运呢?”

能透露下,此次清华大学受赠的两千一百枚竹简的来源吗?

李学勤:

我们是在今年7月中旬收到这批竹简的,然后作了初步保护、研究后,在今年10月向外界公布了这一重要发现。竹简来自境外,具体是谁或哪个单位,我们也不清楚,但可以透露的是,捐赠人是我们清华大学的校友。但是,我们尊重校友的意愿,没有再去追问其个人身份,我们也不知道这批竹简是怎么流失到国外去的,重要的是这批竹简保存得非常好。

目前,我们都尚未知道这批竹简是从哪里、何时流出国内,那这批竹简的年代和出土地呢?

李学勤:

两千一百枚竹简,最长四十六厘米,最短不到十厘米,有些竹简上还有编绳,竹简上文字大多非常清晰。这批竹简的年代大概产于公元前三至四世纪,也就是战国中期,这是没有疑问的。另外,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先生推断,竹简的出土地点在古时楚地核心区域,大概是湖北湖南一带,推断的依据是这些竹简上古文字的书写结构和随竹简捐赠书箱残部,纹饰带有楚国艺术风格这两个证据都指向楚地。但要具体推断到楚地哪里或者哪座古墓,现在还不得而知,等以后长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上世纪末,湖北曾出土了一批郭店竹简,上海博物馆在几年前也曾购得一千两百枚竹简,那此次清华大学收藏的竹简有何特别之处?

李学勤:

这些年陆续发现的竹简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思想的认识,但它们的具体研究至今还没有定论,对竹简本身的研究以及对上面文字的研究,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说我们拿到竹简,就能马上宣布研究成果。目前最重要的是抢救、修复、保存,而具体的研究还很漫长。我们几位专家所能了解的也只是初步的认识,比如文字出自哪些典籍等等。

郭店竹简和上博竹简具体研究成果至今还没有完整公布,而清华竹简的重要特色就是,这批竹简的文字主要属于经、史类典籍。这次清华竹简中,还包括了一篇编年史书。自西晋以来,我们还没有发现过史书竹简。西晋时,在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了竹书纪年《汲冢竹书》,据传这部史书中许多上古历史事件与当时流传的历史文献不尽相同。不过,真实的《汲冢竹书》是什么样子,记录了哪些我们未知的中国历史,我们都不得而知了。这部竹简已经散佚,后来的《今本竹书纪年》也被公认为是伪书。这篇清华竹简史书,从时间跨度上,从西周初期至战国初,很多历史内容我们都闻所未闻,它们并没有被收入进《左传》《春秋》《史记》等古代史书中,等具体研究成果出来之后,肯定将极大丰富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另外,这部史书的部分内容,也印证了《左传》《春秋》《国语》和《史记》等史书的内容,这也是这部史书的重要价值体现。它不仅向我们描绘了古代中国的另外一幅历史画卷,而且确证了两千多年来我们对古代中国的一些历史认识,这些都是它的重要价值。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它首先是向我们展示了史学的原始性材料记载、扩大我们对历史的眼界,同时它也可能对某些历史研究作出订正。当然,清华竹简到底能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产生多大影响,这还得依赖于我们后面的研究。

这批清华竹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关《尚书》的部分,现在真的确认部分竹简是目前流传《尚书》的篇目吗?

李学勤:

这批竹简有关于《尚书》的内容,确实非常出乎我们意料,也是最为惊喜之处。也有很多人疑问,怎么这么容易、这么巧就得到了两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梦寐以求的《尚书》原始记载?但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清华竹简中的部分内容就是《尚书》一部分。

那么这批竹简上的《尚书》内容是否就是《古文尚书》?

李学勤:

可以。众所周知的原因,秦统一中国之后,秦始皇进行了大规模的焚书运动,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典籍在经历此次焚书之后大都散佚殆尽,现在我们知道的《尚书》《论语》版本都是汉初由博士默诵而成。而《尚书》也有《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的区别,我们现在所读《尚书》二十九篇被称为《今文尚书》,于汉文帝时由秦国博士伏生默写而成。而据传,《尚书》原共百篇,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几次《古文尚书》,其中最为 的就是西汉孔壁本,另外还有伪《古文尚书》。而此次清华竹简的《尚书》部分可以确认为《古文尚书》部分。

伏生流传下来的《今文尚书》成书于汉文帝公元前二世纪左右,而这些竹简上的《尚书》内容早于伏生默写两百多年,在秦朝焚书之前,所以基本上能断定就是《古文尚书》。

你们这么肯定这些就是《尚书》内容的理由是什么?

李学勤:

在清华竹简中我们发现了多篇现在流传《尚书》版本的部分篇章,其中包括《金縢》《康诰》《顾命》等。清华竹简上的《金縢》《康诰》《顾命》等篇章和《尚书》上内容多有吻合,稍有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伏生默写的《今文尚书》的一定可靠性。这也是竹简的重要价值所在,为《今文尚书》真实性提供一定的佐证。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在竹简中我们认为发现了部分《古文尚书》篇章,这些内容和历史上传下的伪《古文尚书》不同,在传世《今文尚书》中没有收入,它们是真正的《古文尚书》,其文献价值不可估量,这可是两千年来首次出现真正的《古文尚书》。

既然我们谁都没有看过《古文尚书》,有什么理由判断这些就是《古文尚书》呢?其中重要的理由就是,这些竹简上的内容,在体例、内容上和《今文尚书》有许多接近之处,我们认为应该是出自同一部书,即《古文尚书》。此次清华竹简《尚书》的发现,将为我们研究和认识《尚书》提出新的问题、做相当大的修正。

清华竹简是否会影响我们对流传两千多年的那部《尚书》的认识?

李学勤:

现在就说,它们的发现到底会对《尚书》的研究有哪些影响,那真的还为时尚早,对清华版《尚书》的研究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比如,年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那批竹简,十四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研究,对新出土古文献研究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事实上,历史上对现传《尚书》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此次发现的《古文尚书》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争论,比如《今文尚书》佚失的部分,但同时还将提出新的问题。

我想说的是,尽管《古文尚书》部分被发现了,而且它会部分地补充《尚书》内容,但这不会影响流传两千多年《尚书》的经典性。我们许多经典典籍在历史上因为各种原因,从来没有停止过解释、研究,现在有了新的历史文献,可以丰富我们对《尚书》的认识和理解。另外,等到研究成熟之后,把清华竹简中《古文尚书》内容补充到《尚书》中去,也是有可能的。

事实上,这批竹简除了引人注目的《尚书》和一部史书,竹简中还有类似《礼》《乐》《周易》相关的文章,这些内容在两千年间,也无人见过,它们的价值也不可估量,也将补充我们对中国古人智慧的认识。

清华大学对两千一百枚竹简的保护、收藏目前有什么样的计划?

李学勤:

我们收到竹简之后,发现部分有污损、腐化,所以先进行了抢救性工作,经过几个月处理目前已经安全。我们计划申请国家重点课题项目,以得到研究经费的保证。另外,我们认为对竹简的研究将是多学科的研究工作,在这方面清华大学作为理工科大学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我们已经邀请化学系专家加入课题组中,并计划请生物系同事加盟。研究两千一百枚战国竹简肯定将是一项浩大工程,需要海内外各学科学者共同努力破译、研究。

在一定的时候,我们将首先把竹简内容整理出版,让更多学者有机会研究它们,目前我们已经对它们完成了照相处理。我们计划能在年清华百年校庆的时候,出版 本研究报告。

链接

《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汉人传说先秦时《尚书》有一百篇,其中《虞夏书》二十篇,《商书》《周书》各四十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汉初,《尚书》存二十九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西汉前期,相传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因未列于学官,《古文尚书》未能流布。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献伪《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这部《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二十五篇,又从《今文尚书》中多分出五篇,而当时今文本中的《泰誓》篇已佚,所以伪古文与今文合共五十八篇。唐太宗时,孔颖达奉诏撰《尚书正义》,就是用古今文真伪混合的本子。南宋朱熹以后,对其中真伪颇有疑议。明代梅鷟作《尚书考异》,清代阎若璩著《古文尚书疏证》等,才将《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尚书传》乃属伪造的性质断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