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物盛而衰,乐极则悲”说的是事物的发展达到顶点之后,如果没有忧患意识,必然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其中,“物盛”与“乐极”相对应,“衰”与“悲”相对应。《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事物总是由茂盛向衰败转变,如鲜花的盛开到谢衰。快乐到头了将向悲伤转变,如大家高兴饮酒,而后发酒疯.这是现代人的理解,不过是从客观规律的角度,从哲学有关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角度来解释这类问题的。《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指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忍得一时之气,消得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得意时不要太狂妄,狂之则骄,骄之必败,是失意的祸根。失意时不要太悲伤,悲之则馁,馁则必衰,一蹶不振。得意时不要太狂妄,狂之则骄,骄之必败,是失意的祸根。失意时不要太悲伤,悲之则馁,馁则必衰,一蹶不振,是对生命的亵渎。万事随缘,不可强求,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方能有个好心情。诸事适可而止,不可尽兴,乐极生悲,福极生祸,物极必反;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随时幻灭,唯其芳名千古。万物水洗而净,不洗则污;沐阳而艳,不沐则衰;静寂而清,不静则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