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记载,第一个在长江上造桥的人汉周读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在短短53年中,中国北方前后取代延续,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

这个期间在南方建立过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荆南、闽9个割据政权,加上山西境内的北汉,是为十国。

十国中的南唐延续年代较长,国力最为强大,鼎盛时期,国土疆域横跨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是十国中最大的一个,而且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具备与中原政权分庭抗礼的实力。

南唐是对南吴的承接和替代。

当时南吴的齐王徐知诰,也就是后来的李昪,他的封地齐国,坐拥升州、润州等10州富庶之地,还是南吴的大丞相、大元帅。

公元年,执掌着南吴军政大权的齐王,废黜了已是傀儡的南吴皇帝杨溥,自己称帝,建立了南唐。

02

南唐存续39年,历经李昪、李璟、李煜三世,经过了由盛转衰的变化。

南唐开国皇帝李昪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一帝”刘裕颇为相似。

他出身微贱,成为孤儿后被南吴大将徐温收养。

长大成人后,靠着天资和努力,屡立战功,不断升迁,最终成为权倾朝野的齐王,继而夺取政权建立南唐。

李昪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生活俭朴。他对内兴利除弊,减少赋税鼓励农商,对外停息战争,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使得国家得以修生养息,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第二代皇帝李璟即位后,开始频频对外用兵,打下了闽国和楚国。他在位期间,取得南唐最大的疆土。不过他奢侈无度,导致朝政腐败,加上连连战事,国力开始下降衰落。

北方的后周不断向南唐入侵,使得南唐始终处于穷于应付的不利局面。

安徽寿州一战,后周夺取淮南江北之间的泗、濠、楚等州,南唐淮河水军全军覆没。

无奈之下,李璟只得献出淮南十四州以及鄂州在江北的两县,请求划江为界。

同时向后周称臣,李璟的皇帝也不当了,成了南唐中主。

南唐第三代君主李煜登基时,北宋已经取代了后周,南唐面对的是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

李煜接下的其实是一副烂摊子,当时南唐国势衰弱,国库空虚,每年还要向北宋缴纳高额贡奉。

李煜实行了减免税收、免除徭役,改革土地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国难。

他一方面表面上对北宋表示臣服,继续放低姿态,连国号也去除,贬低仪制,改称“江南国主”。

另一方面采取坚壁清野、固守城池的防御策略,防止宋军长途奔袭。

暗中筑城聚粮,积极备战。

南唐与北宋之间的万里长江也为南唐提供了可靠的防御屏障。

可是,李煜坚持了15年后,南唐最终还是被北宋灭亡了。

这固然是北宋与南唐两国实力悬殊的结果,南唐的东南邻国吴越趁火打劫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吴越王钱俶不顾唇亡齿寒的道理,始终在协助北宋夹攻南唐。

最后,当宋朝大军兵临金陵城下时,吴越军乘机攻陷金陵东面的门户润州,使得南唐都城陷入合围之中。

03

长江天堑被攻破却与一个名叫樊若水的小人物有关。

樊若水是南唐池州人。他的祖父曾在南吴当过金坛县令,其父亲也在南唐李璟朝先后任过汉阳和石台两地的县令。

樊若水自幼聪明好学,恃才傲物,总想着扬名立万,光宗耀祖。可是他偏偏在科举考试中很不顺利,屡试不中。

眼看着自己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无望,无奈之下,他企图另辟蹊径。他向朝廷上书,提出一些治国理政的建议,并奉上了自己的几首得意诗作,意图引起李煜的重视。

据说,其中一首开头就抄了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将其凑成一句“大漠孤烟落日圆”。

这在文学功力深厚的词坛高手李煜跟前自然是蒙混不过去的,结果不仅上书得不到理会,还成了京城无人不知的笑谈。

樊若水再次碰壁后,竟然产生了投靠北宋,帮助攻灭南唐的念头。

可是拿什么作为取得人家信任的投名状呢?

他左思右想,认为北宋立国已经十年之久,也先后消灭了荆南、后蜀和南汉几国。

可是对南唐却迟迟无从下手,主要是长江天险难以逾越的缘故。

北方缺水,北宋军队缺少在大江大河上作战的经验,渡江作战自然不是南唐水军的对手。

他突发奇想,如果用竹筏和船只连接起来,架起一座浮桥。

北宋大军就可以不用乘船渡江,直接通过浮桥便可以到达江南。

不过长江风高浪急,搭建浮桥自古未见,无异于天方夜谭。

浮桥搭建在什么地点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樊若水从小生活在江边城市池州,这个问题难不住他。

经过一番考察和研究,他看中了采石矶这个地方。

04

采石矶又叫牛渚矶,它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长江三矶”。

所谓矶,其实就是水边突出的岩石或者石滩。

长江边上的这些石矶,突兀江中,绝壁凌空,因为地势险要,扼守大江水道要冲,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时期,孙权最早在采石屯兵把守。

此后的历朝历代,这里均为官军戍守的要地。

长江在采石矶附近变成了从南到北的流向,采石矶这个地方的江面要比下游的润州江面狭窄许多,所以更加便于架设浮桥。

而且这里距离南唐都城仅仅数十里之遥,可以迅速对南唐的政权中枢形成威胁。

可是要想架浮桥,首先必须测量出江面的准确宽度,而且还要在岸上建造固定缆索的设施,而这一切又是要在南唐采石驻军的眼皮底下进行。

铁了心的樊若水没被难住,他心生一计。

采石矶山麓有一座千年古刹广济教寺。

这天,庙里来了一个年轻人,经人介绍要求削发为僧。

此人正是樊若水,为了以和尚的身份做掩护,方便查勘采石矶的地形,他假装来广济教寺出家当了和尚。

这个新和尚一有机会就到采石矶江边去溜达,其实是去留心察看当地的水文和地形,还偷偷绘出图形,标上记号。

他假装到江上去钓鱼,先找个隐蔽处,把丝线拴在礁石上,然后划着小船,牵着长长的丝线来到江对岸,再根据丝绳的长度算出江面的宽度。

几个月中,他不辞劳苦,反复测量了十几次,居然无人察觉。

搭建浮桥必须在两岸有绑系缆索的固定物,这也难不住诡计多端的樊若水。

他伪称是积德行善,向广济教寺捐了一笔钱,建议用来在采石矶临江的地方开凿一个石洞,在洞中建造一个石头的佛塔,以保佑江上的过往船只的平安。

庙里主持自然是十分高兴。

樊若水进而自告奋勇,亲自来当工程监理。

不到两月,佛塔就完工了,众僧都称赞樊若水的能干。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个新和尚,竟然是一个准备灭亡自己国家的奸细。

05

樊若水如愿获取了采石江面有关的水文地理资料,又人不知鬼不觉地建造好了佛塔,将来可以充当浮桥的缆索固定柱。

随后便不辞而别,逃到北宋都城汴梁,献上“江南可取,请造浮梁以济师”的平南之策,并且呈上他亲手绘制的《横江图说》。

宋太祖赵匡胤看过后,欣然采纳了樊若水的谋取江南的计策,还赐给他一个新名字:樊知古。

批准他参加宋朝的学士院考试,赐予本科进士及第,让他担任舒州军事推官的职务。

樊若水得到北宋朝廷如此优待恩宠,自然是更加竭力效犬马之劳。

他先是为宋军当向导,攻打他的家乡池州。

他出谋划策,帮助宋军击败前来截击的南唐守军。

攻占池州后,宋军沿长江北上连克芜湖、当涂等重镇,继而攻占了采石。

接着就轮到樊若水造浮桥了,之前他在上游参加了建造采石矶浮桥的准备,如今他又来到采石矶现场指挥完成最后的搭建。

当时正是长江枯水季节,采石一带江面风平浪静,浮桥“三日而成,不差尺寸”。

在长江对岸集结待命的北宋步骑大军得以从这里过江,“如履平地”,迅速由采石进逼南唐都城金陵。

南唐守军随后在秦淮河背城一战,结果又被打败。

第二年3月,宋军乘胜进逼至金陵城下。

南唐军民坚守到11月底,金陵城终被宋军攻破,后主李煜投降,存续39年的南唐灭亡了。

06

樊若水的故事还没说完。

因为消灭南唐有功,他被任命为侍御史,不久又改授为主管地方运输事务的江南转运使。

这个职务倒是挺适合樊若水,做得顺风顺水。

后来转到户部任职,却因为接连出现处理不善,被宋太宗赵光义下诏书严加责问。

朝廷将樊若水降职到四川梓州当知州,还没到任又改派他去成都当西川转运使。

樊若水对于降职耿耿于怀,郁郁不乐,常常以脚病借口,懒于政事。

偏偏他不走运,又碰上了四川王小波、李顺起义这样的大事。

起义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一路向成都逼近。

朝廷急忙让梓州知州张雍替换樊若水,去担任西川转运使。

可是张雍还没来得及到职,仍在成都任上的樊若水却因为害怕起义军攻进成都,自作主张提前卸任,与成都知府郭载一道逃往东川,失去管辖的成都被起义军顺利拿下。

赵光义闻讯大怒,下诏责备樊若水擅离职守、治理无方的罪过。

因为念他以往功劳,随后让他去湖北出任均州知州。

不料樊若水到任一月不到,就一病不起,在惭愧、忧虑和恐惧中死去了。

有人称樊若水是古代杰出的桥梁专家,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长江大桥的发明者”,说他指挥架设的浮桥,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桥。

虽然牵强,也无不可。

不过,说樊若水看见南唐腐败,为救黎民百姓,背弃南唐,而“功垂青史”,未免扯淡。

樊若水,显然没有这么高的觉悟。

否则在南唐灭亡之后,池州百姓得知樊若水献计之事,也不会气愤异常,将樊家祖坟也给刨了。

如此冠冕堂皇的帽子戴到樊若水头上,九泉之下的他恐怕要笑出声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