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跨越两千年;邂逅,司马迁密码。汉景帝废栗太子究竟是什么原因?
司马迁不可能明确说,毕竟涉及到汉武帝继位,所以无论是在《五宗世家》,还是在《汉景帝本纪》都没有详细记录。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外戚》、《酷吏》、《窦婴》、《绛侯》、《晁错》等多篇文章中找出相关线索。
虽然司马迁没有直白记录,毕竟涉及到汉景帝,又是关于汉武帝继位的宫中秘闻,但是司马迁将秘密隐藏在散乱的线索中,行文中总是特意提醒读者去思考。综合分析,感觉颇有道理。
郅都“因酷”而受器重
从《酷吏列传》开始说起吧,起先郅都还是深受窦太后喜欢,因为太“酷”了……
那时,郅都以中郎将身份跟随汉景帝到上林苑打猎,景帝宠姬的贾女士内急,上厕所的时候被野猪骚扰。
“上目都,都不行”,景帝多次郅都使眼色去救贾姬,万一被野猪给糟蹋了岂不是可惜,但是郅都不为所动。
“上欲自持兵救贾姬”,汉景帝无奈之下,想要自己拿刀救贾女士。“都伏上前”,郅都趴在景帝身前阻拦,并说了让窦太后大为赞赏的一句话。
“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史记·列传第六十二酷吏》
这话白话文意思是:失去一个妃子可以再找一个,难道天下缺少这种人吗?即使您不珍惜自己,如果万一出点事,那怎么向整个国家以及太后交待!
“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太后听说这句话满心喜悦,“这小伙子太‘酷’了”,赏。于是,郅都因此获得了百斤黄金,并从此受到最高领导的高度重视。
然而,郅都最终却死于窦太后之手,也是因为“酷”。
司马迁对窦太后如何搞死郅都用了这样的字眼记录,“以危法中都”、“乃竟中都以汉法”。其中,“中”为中伤、伤的意思,“危法”解释为严酷之法,“竟”意思为最终、终于。
窦太后为何要用严峻之法中伤郅都,并置之死地呢?这事就牵扯到栗太子刘荣——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是刘荣被废太子之后的封号;“中尉”是郅都的官职,执掌京师守卫部队及京师治安;“中尉府”是郅都办公的地方;“对簿”意思是接受审讯。
“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刘荣被征召到中尉府接受审讯,讨要纸笔写信给汉景帝老爹道歉谢罪,郅都命令禁止狱吏不给。
郅都之死暴露刘荣死因
临江王要“刀笔”是为了给皇帝写信,当时在竹简上刻字,而非自杀。这句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一,景帝对处置临江王已授意郅都,否则作为中尉岂敢拒绝前太子的要求。
二,景帝已心生杀意,否则不至于既不给辩解机会,也不看书信。
“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窦婴派人寻找机会给了临江王刀笔。“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刘荣写完遗书给皇帝谢罪,然后自杀了。
窦婴派人送进去刀笔,临江王才得以写成遗书。也就是说司马迁完全有能力记录刘荣死因,但是却不敢,也不能这么做。
“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窦太后将孙子刘荣之死归罪于郅都,以严峻法令中伤郅都。郅都被免职回家,汉景帝又安排郅都任职雁门太守。
而且,司马迁透露景帝用郅都而不是其他人,也是考虑再三。毕竟,郅都绝对忠诚,而且执行力残酷严格。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史记·列传第四十三石奋卫绾等》
“其明年”为公元前年;“栗卿”为栗太子舅舅;“不忍”,不忍心卫绾干这残酷的事,实际上也是不放心;“治捕”解释为逮捕治罪。
翻译成白话文:次年,皇上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诛杀太子之舅栗卿等外家亲属。皇上认为卫绾是年高有德之人,不忍心让他去办这桩大案,于是赐他告退还家。而命郅都去逮捕栗家的人治罪。
此处与卫绾对比,旨在说明郅都的人品秉性。如《酷吏列传》叙述那样郅都号称“苍鹰”,执法刚正,既不徇私也不避贵戚,关键是忠诚。郅都的“忠诚”便是执行皇帝命令毫不犹豫。
匈奴听说郅都任职雁门太守,“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然而,即使郅都有功于国家窦太后仍然不放过,“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
汉景帝给窦太后解释说,“郅都是忠臣。”想以此说服窦太后饶过郅都。“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窦太后反问,难道临江王就不是忠臣了么?
这里既透露了临江王根本无罪,当然包含着对处死刘荣的不满。
侵占“壖垣”罪有多大
在《五宗世家》中,司马迁记录了刘荣从太子贬为临江王,再至死亡。
“以孝景前四年为皇太子,四岁废,用故太子为临江王”,刘荣在公元前年被任命为太子,公元前年被废为临江王。
“坐侵庙壖垣为宫,上征荣”。“壖”为空地,边缘余地。“垣”为墙、矮墙,“庙壖垣”为宗庙矮墙旁边的空地。“征”意思为召,征召。
刘荣被废之后仍不知收敛,在临江大肆扩建宫室,要么是侵占了宗庙矮墙空地,要么是拆毁宗庙矮墙而占用空地,反正这成为被汉景帝征召的借口。
破坏了“庙壖垣”是很重要的罪过么?应该不是。
“内史府居太上庙壖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袁盎晁错列传》),晁错做内史时,办公室在太上庙(刘太公的祭庙)后墙旁的空地上,开门朝向东方,进出皇宫十分不方便,晁错就在矮墙上凿穿了两个门洞方便进出。
丞相申屠嘉准备以“擅凿庙垣为门”这个过错,奏请汉景帝杀掉晁错。申屠嘉是汉文帝留下来的老丞相,对晁错尊宠无比以及大肆变更法令,心里不痛快。
晁错连夜进宫向汉景帝求饶,所以当申屠嘉上奏时,景帝不仅不怪罪晁错,反而替他辩白,“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这不是庙墙,使庙旁边空地上的墙,不至于动用法律惩处。
如此,晁错免罪逃过一劫,而丞相申屠嘉气得呕血而死。
由此来看,“侵庙壖垣”这罪过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景帝对“凿穿太上庙壖垣”的内史晁错能够容忍和宽恕,却对“侵庙壖垣”的前太子痛下狠手,只能说前太子不受宠信,或者说必欲除之而后快。
栗姬嫉妒而锋芒太盛
再继续看《五宗世家》,司马迁简单的记录对不寻常的信息格外用心,有意引导读者去思考。
“荣行,祖于江陵北门”,刘荣临行前祭拜路神祈求平安。“既已上车,轴折车废”,刘荣上车后出现不详征兆,车轴断裂,车报废了。
无论是祭拜路神,还是车轴断裂,都已经预示了此行的结局,刘荣应该已经有所察觉,只是无能为力而已。
“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反矣!’”司马迁这里用“窃”字,表示当时民间已经有议论。至于“吾王不反矣”理解:
第一,“临江王恐怕回不来了”。老百姓都清楚景帝对刘荣已生杀心。
第二,“临江王没有反叛企图”。暗示刘荣之死毫无理由。
而在《外戚世家》中,司马迁将刘荣被废太子的原因指向太子之母——栗姬。
“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于栗姬”,景帝身体欠安,心情郁闷,便对栗姬安排身后事。“百岁后,善视之”,我百年以后,你要善待他们(“诸子为王者”)。“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栗姬听完之后暴怒,非但不肯答应,反而对景帝出言不逊。
司马迁遗憾的告诉大家,栗姬不仅没有城府,也不知宫斗的险恶。
“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恚”意思为发怒、怨恨,“嗛”解释为怀恨。再看看景帝的表现,这对比太明显了。景帝虽对栗姬相当不满,但怀恨埋藏在心里却没有当场发作。
栗姬为什么会脾气暴躁呢?说起来与长公主刘嫖有关系。刘嫖是汉景帝胞姐,也是“金屋藏娇”阿娇的生母,即汉武帝刘彻的姑姑兼丈母娘。
“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景帝很多妃子都是刘嫖给介绍的,“得贵幸,皆过栗姬”,受到景帝宠爱超过了栗姬。因为“栗姬妒”,所以特别怨恨刘嫖。“妒”特指妇女相忌恨。
当刘嫖找到栗姬,想确定女儿与太子刘荣娃娃亲,“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栗姬醋意点燃了怨恨,直接回绝了刘嫖。
王夫人一出手太子被废
刘嫖便与刘彻的生母王夫人达成了协议。“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于景帝”,刘嫖对栗姬怀恨在心,天天在景帝面前数落栗姬的缺点,而赞扬刘彻的优点,“日誉王夫人男之美”。
“景帝亦贤之”,景帝本来对刘彻印象也不错,况且此前王夫人还有梦中吉祥的征兆,“又有曩者所梦日符”。
虽然如此,但景帝仍未决定废太子,“计未有所定”。
这时候显示出王夫人——即王娡女士的厉害之处,可以说拿捏到了景帝痛点。
“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望”为怨恨;“因”解释为趁着;“怒”则是指栗姬未允诺托付反而出言不逊;“阴”解释为暗地里;“趣”通促,赶快的意思。
景帝前任皇后为薄氏。薄太后崩,薄皇后废,皇后位置暂时空缺。王夫人清楚景帝怨恨栗姬,趁着他怒气未消,暗地里派人催促大臣上书请求册立栗姬为皇后。
对于汉景帝来讲,这是外戚与大臣联合的苗头,而且有逼宫的迹象,所以当“大行”汇报完日常工作,又奏请立栗姬为后,汉景帝怒不可遏而重拳出击了。
“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景帝在朝堂上当即发火,“这是你应该说的吗?”查办并杀掉了大行(也称大行令,掌礼仪接待事务),废太子为临江王。
“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栗姬下场,在悔恨中郁郁而终。“卒立王夫人为皇后,其男为太子。”就这样子王娡成为了皇后,而刘彻也被立为太子。
司马迁明面上记录由于栗姬的嫉妒而太子被废,在《外戚世家》却通过王夫人揭开事实真相。
纵然栗姬种种过错,汉景帝仍未打算废太子,“计未有所定”。大臣奏请立后才是激怒汉景帝的关键。
景帝不能容忍大臣与太子私下勾结,更不能忍受他人染指皇权。更何况前车之鉴犹在,汉文帝的皇位便是将相更换的,而薄太后、窦太后对皇权的掣肘让景帝如芒在背。
保太子位反被杀害
四年夏,即公元前年,“立太子,立皇子彻为胶东王。”七年冬,即公元前年,“废栗太子为临江王”;“四月乙巳,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中二年,即公元前年,“三月,召临江王来,即死中尉府中。”
以上是《汉景帝本纪》中有关太子之位变更的的时间。
从废刘荣太子之位,到立刘彻为太子有一个时间空档期。那时候觊觎皇位的,除了王夫人和长公主刘嫖,还有梁孝王以及窦太后。
“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梁孝王世家》)景帝胞弟梁孝王刘武以为在生母窦太后的支持下能够获得继位。众大臣和袁盎等人一致劝说景帝不要立梁孝王为嗣,景帝顶住了窦太后的压力。
如果我们仔细品味司马迁这段记录,会发现窦太后对景帝有些不太满意,至于景帝做错了什么引起窦太后反感呢?也是值得分析的。
刘荣太子被废两年后,汉景帝为何要杀掉儿子呢?除了刘荣不知收敛,恐怕与大臣们有莫大关系。
当然,从前文窦太后必须除掉郅都来看,老太太或许暗中也支持废太子刘荣。
“景帝废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汉景帝本来对周亚夫平定吴楚造反还是挺器重和信任的,“景帝甚重之”。但是因为废栗太子,周亚夫倔强的跟汉景帝争执而疏远了。
“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如此不满,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所以,即使周亚夫是功臣,汉景帝也要杀掉了事,避免贻害新太子刘彻。
在《绛侯世家》中,周亚夫因为匡扶国难,从太尉提升为丞相,但在上任之后却受到景帝的冷落,除了性格原因,恐怕与支持栗太子有关。
当然,从《汉景帝本纪》中记录来看,“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条侯周亚夫为丞相。”“冬”为十一月,汉代每年第一个月为十月。所以栗太子被废时,周亚夫是太尉而非丞相。
除了周亚夫替栗太子出头,汉景帝时的另一员大将也替刘荣争执。“孝景七年,栗太子废,魏其侯数争不能得。”这便是栗太子的太子傅——窦婴。
窦婴在平定七国之乱时为大将军,而且又是窦太后的侄子,他要是支持栗太子刘荣,对汉景帝威胁可想而知了。
所以,当丞相桃侯刘舍免职之后,窦太后推荐窦婴为丞相,汉景帝死活不答应。景帝宁可选择“庸才”卫绾做丞相,也不要将才窦婴。
一个人能力越大,其破坏力越强,如果不能正确使用他的能力。
汉景帝虽说奉行“清净无为”,但绝不是“政治无能”。
景帝废太子刘荣并非因为栗姬吃醋,而是杜绝功臣势力做大,从而侵占甚至裹挟君权。
所以,景帝时期的五任丞相——申屠嘉、陶青、周亚夫、刘舍、卫绾,基本上要么是无能的“庸才”,要么任期短暂而不被信任。
所以,景帝时期的臣子大多是碌碌无为、例行公事的奴才,石奋父子五人、直不疑、卫绾、周文、张叔等等。而冯唐、李广虽在将位却不能有所施展。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