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奋六世之余烈前,引领秦人真正开始崛

#头条创作挑战赛#自古以来,储君之位都是个难题,很多人就是因为继位的人选没选好,导致了国家的覆灭。在秦奋六世之余烈之前,有一个人不仅扭转了秦从穆公以来的百年乱局,还在嬴渠梁和赢虔中选择了嬴渠梁为继承人,开创了“秦奋六世之余烈”的伟大进程,这个人就是我今天要说的秦献公,一位并不被我们所了解的伟大君主。

秦献公本来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但是他的母亲去世后,因为年龄幼小,没有支持自己的力量,于是被人夺位。这个夺了秦献公王位的人,就是秦献公爷爷的弟弟秦简公,而秦献公被流放到了河西之地。在父亲秦灵公去世前,曾经把秦献公托付给叔叔照顾,叔叔答应的很好,可秦灵公去世后,这位好叔叔就变了脸。“这孩子太小了,你们孤儿寡母两人,怎么能主持秦国大局呢?还是我来勉为其难吧!等娃大了再把王位还给他!”说的好听,不过是为自己夺权的行为,找个借口罢了。

秦献公的母亲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对她们母子而言,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但秦简公不打算放过她们母子,把她们安排在了河西之地。这里名义上还算是秦国的土地,但早就大部分被魏国占领,因此这是个战区,秦军和魏军经常在这里进行混战。秦简公让秦献公母子到这里去,比流放要严重的多了,是想借魏军的手,把这两个人除掉。秦献公顽强的活了下来,这种流浪的生活持续了三十多年,在恶劣的环境中,秦献公磨砺了自己的性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秦献公也从一个懵懂少年,成为一个不惑之年的中年人。

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彊,夺秦河西地。——《资治通鉴》

秦国之所以陷入百年乱局,是因为国君变换的太频繁,内部矛盾重重,因此国力越来越衰弱。而魏国在经历吴起变法后,国力越来越强大,还成立了天下第一强军魏武卒,此消彼长下,秦的河西之地在秦献公继位的时候,已经成了魏国的土地。这件事被秦献公视为国耻,他大张旗鼓的开始了在秦国的改革。

政治上的非凡魄力:第一年废黜人殉,第二年迁都栎阳。

秦献公继位后,交到他手里的秦国,民生凋敝百姓们苦不堪言,部队缺乏组织和战斗力,奴隶主们私斗,大臣们各自只关心自己的事,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古往今来凡是英明的君主,首先都是出色的政治家,推行改革或者说变法,对于一个疲弱之国是首要的问题。

献公元年,止从死。——《史记·秦本纪》

秦献公继位后的第一年,开始推行变法图强,他颁布的第一条国策,就是废黜人殉制度,这可是秦国建立以来,开天辟地第一次的事情。人殉是秦的陋习或者说弊政,已经延续很多年了,就连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无法免俗,他去世的时候,还有大量的秦精英之士殉葬。秦献公继位之初,首先就把这个规矩给废了,因为连年的战乱,秦国的人口数量锐减,增加人口恢复国力,是摆在秦献公面前的一大难题。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是避免不必要的人口损失,有利于恢复生产;第二,维持了人的生存权,营造了一个好的氛围,让秦人不继续生存在恐惧之中;第三,这么做并没有对秦的奴隶主贵族阶级造成直接的损害。这体现了秦献公绝顶高明的政治手腕,第一次出手就令大家心悦诚服!

二年,城栎阳。——《史记·秦本纪》

第二年,秦献公把秦都迁到了栎阳。这又是一次大手笔,迁都历来都是大政,在废黜人殉制度后,秦献公认为秦原来的国都已经不能满足秦发展的需要,于是决定迁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原来的国都雍城保守势力十分强大,他们反对变革,这让秦献公处处感到阻力重重。通过迁都可以培养自己的力量,新领导愿意培养年轻人,这就是重要原因;第二,雍城距离前线太远,不利于指挥作战,难以应对战场上的变化,因此为把指挥部前移,也必须迁都才行;第三,栎阳是个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方,便于组织全国的资源来支援前线。于是秦献公才最终做出了迁都的决定。伟大的政治家,做法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和后来秦孝公迁都咸阳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在感叹秦孝公有政治远见的时候,不要忘记因为他有一位伟大的父亲。

政治、经济上的改革,都是在为夺回河西之地做准备。

对于一国之君来讲,开枝散叶是很重要的,没有继承人才是最大的危机,秦献公有着幸福的烦恼,因为他的两个儿子都十分出色。在秦献公继位后的第四年,秦孝公嬴渠梁出生了,“秦奋六世之余烈”的伟业,将由秦孝公嬴渠梁来开启。

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史记·秦本纪》

当然在嬴渠梁之前,长公子赢虔就已经出生了,不过嬴渠梁的母亲是正室,而赢虔的母亲属于侧室,因此赢虔是庶出。按照继承的原则,尽管赢虔是长子,但是庶出是没有机会的。不过赢虔在秦军中地位极高,因此,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支持他的,这就为后来秦献公选择继承人,给出了一个选择的难题。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史记·秦本纪》

在秦献公之前,秦的经济还是十分落后的,连个像样的市场都没有,商人们的利益也无人维护。因此秦献公开始规范市场,给了商人们自由交易的权力,在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国家赋税方面的收入,充盈了国库。因为战争是需要钱的,没有经济基础,战争是打不赢的。汉武帝为什么能发动对匈奴人的全面战争并获得胜利?那是因为通过文景之治的积累,大汉帝国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财富和资源,这才是保证大汉铁骑的物质基础,是汉武帝说出:“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底气。

十年,为户籍相伍。——《史记·秦本纪》

秦献公之前,秦国的基础管理是非常薄弱的。当时秦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城区的国人,一类是城外居住的野人。秦的部队当时主要是奴隶主的私人武装,而秦君很难控制,这是造成秦国内乱不绝的重要原因。因此秦献公建立了户籍制度,让把这些人都登记造册,由国家来统一管理,平时是耕种之民,战时就征兵,作为国家的部队主要来源。奴隶主再也没机会,利用自己的私人部队发动政变,影响秦国的政局了,同时打破了国人和野人的界限,缓和了社会矛盾。这就为后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没有君权作为保障,商鞅这样的变法图强者,就没有了根基。

目标:夺回河西之地,恢复穆公霸业!

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灭狄、?戎。——《后汉书·西羌传》

秦献公是个十分有目标的人,他在继位之初,就确立了要恢复穆公霸业的这个基本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秦献公先解决了自己的腹心之患,就是戎狄人,没有好的大后方,怎么东出恢复河西之地呢?秦献公为了发动收复河西之地的战争,做好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准备。在他统治后期,主要都用在了战场上,这时他已经到了花甲之年,还在沙场上奋战。

二十一年,与晋战於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史记·秦本纪》

阻碍秦东出的最主要对手,是曾经的晋国,三家分晋后,又有赵魏韩三国挡在秦人的前面。进入战国时期后,秦人屡战屡败,连河西之地,都被魏国占领了。在做了二十多年的准备之后,秦献公决定主动出击,在石门与魏军鏖战,并斩首六万魏军,后来赵国出兵援救魏军,秦献公才主动退兵。正是因为这次战争的胜利,当时的天下共主周显王,还专门表彰了秦献公,而三晋也开始意识到,曾经的疲弱之国已经复苏,秦人再次崛起了。

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二十四年,献公卒。——《史记·秦本纪》

两年后,秦与魏发生了少梁之战,在这次战斗中,秦献公不仅获得了胜利,还俘虏了魏军主将公叔痤。但秦献公也耗尽了自己最后的一点精力,毕竟他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秦献公这位老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丝毫不亚于年轻人,他令赢虔作为秦军的侧翼,而自己则率领秦军主力,负责正面攻杀,嬴渠梁则负责后军和部队的保障。在这次战斗中,秦献公被魏军的狼毒箭所伤,知道自己很难过这一关,于是继承人的问题便迫在眉睫了。

选择:在类我的赢虔和不类我的嬴渠梁之间,它选择了后者。

为了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秦献公做了很多方面的准备和调研。首先秦献公找到了自己的老搭档,当年自己回秦国继位后,支持自己变法的老氏族首领,当今的国相甘龙。“你是国家的重臣,也是我的老搭档,当初我继承君位的时候,就答应过你,赢氏为君,甘氏主政!”甘龙赶紧跪倒在地,他不知道秦献公的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如今君上病危,自己作为老臣,又掌控大权,恐怕国君是要对自己下手了。

接下来秦献公说:“你作为老臣,应该为我出一点主意,我有两个儿子,长公子赢虔和嬴渠梁,你看两个人谁适合做国君的继承人呢?”这是您的家事,老臣本不方便说,但既然国君如此相信老臣,我就当仁不让了!”“两位公子各有所长,但老臣认为两位公子之间,长公子赢虔更像国君。他敦厚宽人,在军中和政界均有足够的威望和影响力,大家都愿意拥戴他,继续推行陛下的新政!至于二公子嬴渠梁敦厚守成,并没有建立足够的威信,因此很难服众!”

秦献公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示意贴身侍卫黑伯送甘龙回去。望着甘龙远去的背影,秦献公陷入了深思,甘龙代表了秦国老氏族们的利益,他的发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看来在老氏族的心目中,赢虔是最佳的继承人选。

秦献公找到了曾经和自己出生入死的一些老兄弟,这些老兵大多肢体残疾,或者已经年近古稀之年,经历了世事的沧桑,看待问题自然要多一分的见底。秦献公与这些人把酒言欢,在期间问他们说:“你们认为二公子嬴渠梁和长公子嬴虔,究竟谁更适合做国君呢?”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走到他的身边,握住了秦献公的手,眼含热泪的说:“老君上,现在我们不能继续再打下去了,秦军不怯战,却已无力再战!”秦献公当然知道,自己打了这几年仗,把秦国积累的那点家底都快用光了,如果继续打下去,先垮掉的不是魏国而是秦国。

秦献公此时内心已经打定了主意,但他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就是他一定要搞清楚长公子赢虔到底是怎么想的,毕竟老大掌控着部队,如果他反对的话,恐怕要留下很大的隐患,他可不想让自己童年的遭遇继续重演。“老大,我问一句真话,你到底想不想做国君?”秦献公没有拐弯抹角,直接抛出了自己的疑问。

“君父让我做,我便做,君父不让我做,我便不做!”秦献公伸出了一个大拇指,嘴里说道:“铮铮铁骨!你不愧是我秦人之中的硬汉!”

随后秦献公话风一转,他对赢虔说:“老大,不是为父不相信你,当初我本来可以继承秦君之位,在你爷爷的病榻之前,你的二太爷爷当时表示,要用全力拥戴我为君主。可你爷爷去世之后,他立刻对外说,我年纪小无法掌控权力,由他来继承国君之位更为合适,随后便将我和你奶奶流放到了河西之地!”“君父,我在此立誓,坚决支持二弟嬴渠梁为秦君,如违背誓言,就让我情同此指!”赢虔砍掉了自己的一个手指来明志,“你这又是何苦呢?你去吧!”

赢虔转身离开后,侍从黑伯从幕后走了出来,“君上,还动不动手!”“老大是个明白人,放了他吧!”

立威:初登大位的嬴渠梁,用惊艳的表现征服了所有人!

嬴渠梁继承秦君之位,立刻发布了三道诏令,第一,原来的大臣都不会有变动,政事还要上大夫甘龙来主持;第二,长公子嬴虔有功,晋升为左庶长;第三,秦献公的国丧由甘龙和长史公孙贾共同策划。这下子那些本来蠢蠢欲动,担心自己利益受到影响的人都安下心来,同时大哥也得到安抚,兄弟间的关系,进一步得到缓和。

紧接着嬴渠梁走到甘龙面前,面对这个反对自己继位的对手,他把手中的宝剑交到了他的手上,并对他说:“上大夫,这把宝剑就是穆公剑,如今我新登大位,有很多人并不真心拥护,你持此剑,有先斩后奏生杀予夺之权!”甘龙接剑后,激动的说:“老臣肝脑涂地,无以为报!”甘龙老奸巨猾,但也被嬴渠梁的胸襟、智慧和手段所折服,这位年轻的秦君,以迅雷不及耳之势稳定住了大局。

这位年轻的君主,在自己初登大位时便有了如此惊艳的表现,已经超越了自己的父亲。秦献公的眼光没有错,嬴渠梁才是秦君的最佳人选,秦“奋六世之余烈”,进而一统天下的伟业,拉开了序幕。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