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有一天,在朝中为官的宋忠、贾谊二人一起聊天时,研讨古代帝王圣贤人的治世之道,又深入地探究世道人情;仍感到不是很透彻、完全明白。于是二人相约一同听一听不同的见解。
他们来到一位叫作司马季主的占卜馆中,听他讲解天地间的道理,日月运转的情形,阴阳吉凶的本源。完全颠覆他们的三观,没想到卜者司马季主的举止高雅非常人可比,言谈鞭辟入里使他们茅塞顿开。
于是,他们不禁有个疑问:如此高雅智慧之贤者,为什么地位却如此低微,职业如此污浊?
司马季主听到他们的问题后,捧腹大笑,批评他们,看起来好像是有一定水平、高度的人,怎么会说出这种浅薄的话,粗野的措辞呢?
然后又反问他们:“你们认为的贤者、高尚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是凭借什么标准将他定为卑下污浊呢?”
再然后,司马季主娓娓而谈,总意是,按外貌待人是一种肤浅、没有智慧的表现。其中有一段话讲到身居高位的真正贤德人的表现:
“大凡贤者为官做事,都遵循正直之道以正言规劝君王,多次劝谏不被采纳就引退下来;他们称誉别人并不图其回报,憎恶别人也不顾其怨恨,只以对国家和百姓有利为己任。所以,官职不是自己所能胜任的就不担任,俸禄不是自己功劳所应得到的就不接受;看到心术不正的人,虽位居显位也不恭敬他;看到染有污点的人,虽高居尊位也不屈就他;得到荣华富贵不以为喜,失去富贵荣华也不以为恨;如果不是他的过错,虽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三谏不听则退;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故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史记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二司马季主批评两位大夫只是通过一个人的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来衡量其为人及价值,这种思想是浅薄的、错误的。
一般人也常常持这样的观点,以一个人外在的物质条件(如金钱、地位等)来评断一个人的好坏、价值,甚至按这种错误的观念,将人分成尊贵和卑贱,并用完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
而大隐隐于市的智者司马季主却告诉我们,所谓的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一类的东西,大都是空洞虚浮之物。通常正直的人或者贤能的官员与领导,并不看重这些东西。他们更重视的是保持自己的品格和节操,洁身自好而不同流合污。为了维护公平、正义、道义和真理,哪怕是丢弃了官职权位,包括所谓的荣华富贵,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他们也都在所不惜。
可见节操是正直的人们多么看重和尊崇的品格。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为人和事迹才会被人们所铭记和称赞。而与他们相反的那些自私自利、瞒上欺下、懒惰虚荣、贪图权位之徒,他们以权势尊位得尊荣,却常为正直人所不齿。
名利的东西本就可有可无,即便是好的名声和理所当然的利益也一样是如此。那些正直的好人、好领导绝不会因为失去这类东西而感到羞愧和不安,他们只担心自己会失去良心、道德、节操,失去人们的认可和支持。
惜时悦读,与您共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