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我晚年的灵异事件能气死人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m.39.net/disease/a_6173182.html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年),嬴政经历了三个“灵异事件”,可把他恶心坏了,气到他让别人搬家,自己“离家出走”。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

“荧惑守心”是一种天文现象,指火星居于心宿。火星是一颗行星,古人认为它是妖星。心宿是一组恒星。古人认为它们象征天王、太子、庶子。火星运行到心宿附近就叫作荧惑守心。

在古代,天自然而然地和皇帝联系了在一起。

当年,嬴政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天人感应,也是为了得到天帝的认可,进而得到人们的认可。

但是“荧惑守心”的天文现象在古人看来可是不祥之兆,它的出现就意味着,轻者天子要失位,严重者就是皇帝死亡。

这件事给正在求长生的秦始皇打击得多大啊,人和他唱反调,他立刻能处理,治得他人服服帖帖的,可是,天文现象,他可无能为力。

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干憋气!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嬴政站在高高的楼阁之中,正仰望着天。

一颗流星发光发热,划亮了夜空,坠落到了东郡。

东郡是当年吕不韦当相国主政时攻打下来的,在秦国东部,原来处于齐、秦两国的交界地,当然,现在是大秦帝国的一个郡。

这颗流星落地,可是给不少影视剧提供了素材。各位艺术家,借着这颗天上的陨石,奇思妙想,并以此为契机,构造了秦始皇因此得到了长生不老的秘密,还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地下王国的故事。

其中,关于这方面的影视剧,我也看过不少。但是真实的陨石落地事件,可把秦始皇恶心坏了。

这颗天外来物引起了附近居民的注意,人们自发的前来观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只见陨石上面刻了七个大字:始皇帝死而。

这七个字可是短小彪悍,威力无穷,它表达了两个意思,嬴政会死,同时他苦心经营的大秦帝国将会灭亡,天下将再一次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嬴政很快就听到了这个消息,估计这也是刻字之人的用意。

流星能发光发热,一般是靠与大气的摩擦燃烧自己产生的,所以,陨石表面应该早已面目全非了。

陨石表面上有字,还是当时人认识的字,这明显就是有人故意写的,他拿嬴政没办法,就来这一招来恶心秦始皇。

不过,这一招还挺成功的,嬴政明显被气到了。

嬴政立即派御史到陨石落地处,逐户排查刻字之人,结果一无所获。愤怒的秦始皇下令:处死这块陨石旁所有的人家,并立即焚毁这块刻字的陨石。

陨石上的字不一定是附近居民刻的,他这一刀切处死了所有人,着实太残忍,不过,可以看出,嬴政是真没别的办法了。

这也说明天下还不稳定,有反秦势力的存在,并时不时地抓住机会出来搞事情,实力上斗不过秦始皇,至少也能恶心你一下。

这两件事搞得一直疯狂求长生之道的嬴政十分郁闷,嬴政坑杀了大量的方士,但是他依旧留恋长生之道。

能否长生?这是一个问题,是困扰嬴政晚年的大问题。

他放不下、也抵挡不住长生的诱惑,于是,他让朝中的博士创作了一首《仙真人诗》。

歌曲虽已失传,但应该是大力述说嬴政的长生之愿,可是,现实往往对天马行空的幻想太过残酷。

月黑风高夜。

秋风缓缓吹过,一位走夜路的使者加快了步伐。

当使者从关东经过华阴时,突然有一个人手持玉璧将其拦住。他对使者说:“请你替我把这块玉璧送给滈池君。”

他紧接着还对使者说:“今年祖龙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使者很奇怪,这大半夜的,还挺神秘,使者急忙问他是什么意思。

但是,这个神秘的人不做任何解释,留下玉璧,就消失在黑夜当中。

使者带着玉璧回到咸阳,他觉得此事很蹊跷,不敢耽误便立即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向秦始皇做了汇报。

嬴政听后,沉默了好大一会儿说:“山鬼最多也就知道一年之事而已。”

嬴政知道“祖龙”说的就是他,在退朝之后,他对别人说:“祖龙就是指人的祖先啊。”

嬴政嘴上很硬气,心里未免犯嘀咕。

他派人将玉璧送到御府去察验,鉴定的结果是,这块玉璧竟然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年)他外出巡游渡江之时,投到江水中的那块。

而且嬴政自称本水,以水德征服天下,几年前沉入江中的玉璧被神秘人带了回来,还说了一大堆不吉利的话。

显而易见,这一次沉璧事件又在精神方面攻击了嬴政。

不怕搞事情,就怕接二连三地搞事情。

嬴政为了种种事情专门去占卜,得出的结果是出巡和迁徙百姓才能化凶为吉、平安无事。

于是,他下令迁移万户人家到北河、榆中地区,并且给每位迁徙户赠了一级爵位。

当然,为了避凶趋吉,他准备再出去巡游一次,为了自己,也为了大秦帝国。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年),嬴政开始了一生中的第五次大巡游,也是最后一次巡游。

《秦始皇:我晚年的灵异事件!能气死人》是秦始皇连载系列的第二十五篇,未完待续,我们文章见!

文中图片来自《秦时明月》剧照,侵删

参考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王立群读史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