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踹刘盈下马车的事,为什么特别不合常理

汉高祖刘邦彭城兵败抱头鼠窜之际的「常蹶两儿欲弃之」的记载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和诡异的地方。我们先来看整件事的出处。(项羽)乃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当是时,诸侯见楚强汉败,还皆去汉复为楚。塞王欣亡入楚。……汉王之败彭成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败后乃独得孝惠,六月,立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上边这段记载来自于刘邦的传记。(刘邦)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上边这段记载出自项羽的传记。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上边这段记载出自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四人的合传。以令史从降沛,为太仆,常奉车,为滕公,竟定天下,入汉中,全孝惠、鲁元,侯,六千九百户。常为太仆。上边这段记载出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录的是夏侯婴被封侯的原因。仔细比对原文,我们能够发现,整件事情当中透露着三处不合理和两处诡异。首先,刘邦多次把一双子女推下或踹下马车,为何却没有两个孩子受伤的记载,莫非当时十岁左右的鲁元公主和六岁的汉孝惠帝都是天选之子,拥有不坏之身?这的第一处不合理的地方。其次,刘邦多次把一双子女推下或踹下马车,夏侯婴又多次把两个孩子抱上马车,一踹一抱之间,定然耽误许多时间,为什么刘邦和一双子女仍旧能够神奇地躲过项羽的楚军?莫非刘邦、刘盈和鲁元公主三人都是天选之子,无论三人多耽误时间,项羽的楚军都追不上?这是第二处不合理的地方最后,夏侯婴最后把两个孩子抱在身上,缓慢地赶着马车,为什么刘邦和一双子女仍旧能够顺利地躲过楚军的追杀,莫非刘邦、刘盈和鲁元公主三人果真是天选之子,不管夏侯婴马车赶得有多慢,项羽的楚军依旧追不上?这是第三处不合理的地方。说完三处不合理,我们再说两处诡异。第一处诡异,汉孝惠帝和鲁元公主为何会跟母亲吕后及其他家人分开,为何独独二人能够遇到抱头鼠窜的汉高祖刘邦,而吕后和刘太公则只能在审食其的保护下遇到项羽的楚军?莫非汉孝惠帝和鲁元公主是天选之子,他们的使命是被刘邦找到所以必须跟吕后及其他家人分开?第二处诡异,刘邦把一双儿女推下或踹下马车时到底在思考什么?刘邦在整件事情中为何好似一言不发?是刘邦真的沉默着,还是史书为尊者讳,没把刘邦的人性之恶照单全收?即便整件事有三处不合理和两处诡异,我仍旧坚持认为,此事基本上是真实的,只是有一些水分罢了。我们设身处地地来想一下,当时的刘邦前路未知后有追兵,定然是很绝望的。绝望之际的刘邦,有四种可能:①刘邦和孝惠、鲁元都能平安无事,这也是我们后来看到的历史事实。②刘邦和孝惠、鲁元悉数被抓,然后一起被项羽砍杀。③刘邦抛弃孝惠、鲁元之后,刘邦被抓旋即被杀,孝惠、鲁元侥幸逃脱或是死于战乱。④刘邦抛弃孝惠鲁元之后,刘邦侥幸逃脱,孝惠、鲁元被抓到楚军中做人质,后随吕后等人一起被放归。按当时的情形来看,刘邦应当不敢奢望三人全部平安无事,他最寄希望的应当是他们父子三人中能逃掉一个半个,最好能逃掉的是他本人。要知道,魏王豹被俘后,魏王豹的姬妾全被送到汉王的后宫为奴,但魏王豹仍旧坚持着要活;九江王英布投靠汉王刘邦之后,被项羽的大司马龙且击败,放弃部队从小路赶赴荥阳,妻子儿女悉数被项羽的左令尹项伯所杀;项羽兵败垓下之时,与虞美人上演了一出深情绵绵的戏份,而后抛下虞美人,独自带着八百勇士突围东窜。后来,魏王豹被刘邦的御史大夫周苛诛杀,魏王豹彻底失去翻身的机会,魏王豹的姬妾中有一位姓薄的美女成了刘邦的侧室,还为刘邦生下汉文帝刘恒;九江王英布后来成功翻身,不但拿回了九江,而且得到了更大的封地,也有了新的伴侣,估计也会有新的子女;项羽最后没能逃回江东,只得自刎于乌江岸边,永远地失去了翻身的机会,项羽死后,项氏一族向刘邦投降,被赐姓为刘。倘使刘邦在把一双儿女推下马车后成功逃脱,最后也如我们见到的那样,在垓下击败项羽,或许刘邦在司马迁的笔下就跟魏王豹、梁王彭越一样,是合格的君王,懂得惜身报名以图东山再起:怀畔逆之意,乃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中材已上且羞其行,况王者乎!彼无异敌,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我们能够注意到,在司马迁的笔下,魏豹和彭越的超强求生欲是值得肯定的,这也反应出,司马迁与众不同的生死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已至此,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牖里;李斯,相也,具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系狱具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财,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曷足怪乎?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大一堆,无非是说,荣辱和颜面不重要,重要的是保住命,只有保住命才能东山再起。当我们了解了司马迁的生死观之后,我们就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刘邦为了活命而抛弃一双子女是正确的。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套上司马迁这段逻辑,我们还能得出一个更加劲爆的结论:刘邦为了活命而抛弃一双子女只可为智者道,不能为俗人言。但是,站在汉孝惠帝和鲁元公主的立场,则事情是完全不一样的。没错,时为汉王的刘邦很重要,但作为汉王刘邦嫡子的刘盈就不重要了吗?我前边讲过,我认为刘邦「常蹶两儿欲弃之」的记载有水分。我之所以说记载有水分,是我怀疑汉孝惠帝刘盈为了凸显自己的重要而对此事进行了夸大。刘邦的确是给两个孩子弄下马车了,但到底是推的还是踹的或者是哄的呢?很有可能是连哄带骗外加动手,所以两个孩子才没受伤也就没有两个孩子受伤的记载。但是,如果这么记录,就无非突出刘盈的天命所归了。于是,刘盈把整件事进行了夸大,以突出他刘盈是天选之子,是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多次被踹下马车依旧毫发无损还能神奇地甩开项羽的追兵,不是天选是什么呢?在加工刘邦「常蹶两儿欲弃之」一事之后,刘盈还用尊异夏侯婴的方式堵夏侯婴的口。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夏侯婴总不能对外宣称,其实当时的情况没有那么夸张。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史记·魏豹彭越列传》、《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报任安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