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完成了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的《史记》第一篇列传----“伯夷列传”。《古文观止》卷五史记选文前6篇不是“赞”,就是“表”,都比较短。从第7篇“伯夷列传”开始,都是全文选入,一篇比一篇长。
这篇“伯夷列传”足有字,而最长的“报任安书”则多达多字。
注释此文的感想就是:司马迁的《史记》文比左丘明的《左传》文,更难!难在司马迁引用更多。
左丘明除了《春秋》外,最多就是引用几句《诗经》,而司马迁的取材范围就广多了。
在“伯夷列传”一文中,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有以下这些:
1、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中的“以”字;
2、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其中的“之”字;
3、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其中的“爰”字和“干戈”;
4、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其中的“焉”字;
5、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其中的“之”字;
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其中的“与”字;
7、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其中的“者”;
8、且七十子之徒----其中的“且”字和“之”字;
9、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其中的“其”字;
10、若至近世,操行不轨----其中的“若至”二字;
11、道不同,不相为谋----其中的“相”字和“为”字;
12、虽执鞭之士----其中的“士”字;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其中的“凋”字;
14、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其中的“其”字,是我觉得最难理解的字;
15、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其中的“冯”字;
16、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其中的“者”字;
以上除个别实词外,大部分难以理解的字,都是虚词。有时候,我觉得,这些虚词的用法是不是没有办法穷尽呢?每次当我以为掌握了某个虚词,但总有新的义项是我所未曾见过的,或者,是我未曾见过的新的复合虚词。
我只能认为,当我读完《古文观止》的篇文章之后,包括《左传》文34篇、《战国策》文17篇、《史记》文15篇、韩愈文24篇、《国语》文22篇,我应该见识过全部虚词中至少50-60%虚词的用法,而这50-60%肯定能应付中高考了。
下面是“伯夷列传”的全文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