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系列慕课
开讲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国学人才难度大、周期长。山东大学尼山学堂,立足长远,面向未来,力争在尊重国学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为国家培养一支在未来十五年到五十年间具有国学一流水平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队伍。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世代代继承和发展事业创造更深厚的人才基础。
为此,山东大学本科生院调研了北大、人大、武大、中山大学等高校同类国学班的开课框架,参考台湾大学中文系的开课框架和黄侃先生拟定的开课框架,经过专家组讨论,最终确定了尼山学堂的开课框架。尼山学堂专业课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又分为原典导读类课程和通论类课程。
年,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拍摄十门“国学系列慕课课程”,这十门课程均为尼山学堂的专业必修课且都是原典导读类课程,包涵中国古典学术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经部——《尚书导读》、《诗经导读》、《周礼导读》、《左传导读》,史部——《史记导读》、《资治通鉴导读》、《史通导读》,子部——《庄子的智慧》,集部——《昭明文选导读》、《文心雕龙导读》。
今后,山东大学尼山学堂将重点建设一批通论类课程,进一步打造更加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广大学习者提供更多优质选择。学习者通过其中任意六门即可获得山东大学颁发的“古典文学微专业”荣誉证书。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历史文献汇编,在传统儒家经典中的地位一向最为尊重,旧时被视为帝王教科书式的政治和哲学法典。今本《尚书》凡58篇,记事上起传说中的尧、舜,下迄春秋中叶的秦穆公,所存古文献绝大部分是当时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对研究中国古史、古文化史、史学史及古代思想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本课程拟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系统探讨《尚书》学史上的重大问题,包括《尚书》书名的形成和早期编纂、西汉《尚书》学与今古文《尚书》、今古文之争与东汉《尚书》学、今本《尚书》的来历、历代学者对今本《尚书》的辨伪、今本《尚书》的价值、历代《尚书》研究概况等方面,作为阅读《尚书》的知识储备。第二部分择要选读《尚书》的若干篇章。注释以疏通文意为主,择要采取旧注。释文尽量从简,于各家异说一般不作讨论,供初学者参考。
《诗经》是周代礼乐文明的直接产物,是周代现实社会的直观反映,它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内容,为后人提供了一面认识西周社会的镜子。它收录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批诗歌创作,上限在西周之初,下限在春秋中叶。这一时期,存于后世的文献资料有限,有些还存在着真伪纷争,《诗经》则无任何真伪问题,所以被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认为是最可信的文献资料。《诗经》有很强的现实性,显示了执着现实的可贵态度和直面人生的积极精神。它创立了许多母题,一直为后代文人传承和再现。如征夫思女之念,弃妇无助之苦,悲秋伤春之慨,送行离别之情,又如黍离之悲(亡国),板荡之鉴(战乱),棠棣之爱(兄弟),嘤鸣之求(朋友),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本课程基于对周文化一体性的认识,采用主旨分类的编排方式,打破了《诗经》原有篇目的顺序。这不仅有利于初学者切实有效地把握《诗经》一书的整体内容,且有利于研究者从整体上把握周代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风貌。
《周礼》又名《周官》《周官经》,是一部记录周代职官制度的儒家经典文献,大约成书于战国晚期。《周礼》六篇,现存五篇,第六篇《冬官》亡,补之以《考工记》。自《天官》至《秋官》有种职官,今存种,记录各种官职的职掌和周代礼制。《考工记》自“轮人”至“弓人”有30种工种,记述了各种工种的工艺过程和制作器物的原理。《周礼》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不仅是儒家的经典,也是我们研究先秦历史的基本文献。
本课程共有十八讲,第一讲至第四讲概述《周礼》书名、作者、成书年代、内容、学术价值、研究历史及其代表作;第五讲至第十八讲选取《周礼》部分职官,立足经文,解读周代官职名物、车旗宫室、丧葬祭祀、燕飨朝聘、饮食膳食等礼仪;第十九讲介绍研读《周礼》的方法和参考书目。讲述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是学习《周礼》和中华礼乐文化很好的视频课程。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一般认为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是儒家文化最重要的“十三经”之一。它包含着丰富的史料和文学艺术特色,是研究先秦尤其是春秋时期历史、社会、文化、文学等方面最重要的典籍。
本课程是元典导读性质的课程,采用选讲的方式。先对《春秋》与三传作一概说,再选取《左传》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十篇《传》文,尽可能详尽解读,结合读书心得与已有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传》文。本课程对《左传》的解读,主要方法有经学解读、历史解读、传统文化解读和文学解读四个方面。涉及的专题主要有:《左传》作者及成书年代、《左传》主要版本、《左传》与《春秋》关系、《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之区别、《左传》与《国语》关系、《左传》解经语、人物称谓、《左传》所载盟誓、朝聘、外交辞令等等。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家司马迁所撰我国第一部大型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篇,系统记载了中国自传说中的黄帝以至汉武帝时期共二千多年的历史,后世被尊为中华“正史”之首,它在中国史学上的崇高地位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史记》的出现,在中国史学、文学、文献学、文化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今已成为世界性的经典文化遗产。
本课程分为《史记》概况和名篇选读两部分。第一部分整体介绍《史记》概况,包括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成书过程、现存《史记》概貌、《史记》的成就、司马迁的史学思想等方面。第二部分,选读《史记》名篇,包括《太史公自序》《五帝本纪》《项羽本纪》《平准书》《货殖列传》《商君列传》六篇,以疏通文意为主,兼及古代思想文化概况,以加深读者的理解。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史记》合称“史学双璧”,是我国宝贵的史学遗产和文化遗产。全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用卷,多万字的篇幅,记载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年)16朝年的历史。《资治通鉴》以其恢弘的气势、优美的文辞与生动的叙事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本课程以秦末汉初与隋末唐初两个历史时期为中心,通过对《资治通鉴》原始史料的认真研读,通过对《资治通鉴》研究学术史的了解等,使得同学们对《资治通鉴》本身内容既有切身之认识,也能够在读懂原始史料的基础上,梳理出史料所反映的历史问题并加以研究,以培养同学们的文献阅读水平和从事科研的能力。简单地说,即注重培养同学们读得懂原始史料,又能跳得出原始史料,发现并研究历史问题。
《史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与《文史通义》并称“双璧”,唐代以来,即为治史者案头必备之书,迄今仍是历史专业“看家”的书。
全书分内、外篇,共20卷52篇,今存49篇。内篇为主体,主要论述历史编纂的各个环节,如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的采集,历史撰述的原则,历史表述的要求等;外篇主要论述史官制度与正史源流,杂评史家、史著的得失,间有作者的历史见解。书中的许多认识,如将史学视为“生人之急务,国家之要道”,从道德层面阐述历史求真的重要性,强调史源的多元化,重视史学的审美问题,定义何为职业历史学家等,不仅是对古代史学传统与思想的深刻总结,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课程采取经典导读与学术史梳理相结合的方式,在解读《史通》各篇旨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成书时代和史学发展的理路两个层面客观品评作者思想的得失,使其既有所知,更有所思,在获取知识之余,形成历史研究的规范思路与方法。
全球污染的加剧,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际关系的冷漠,一次又一次地质疑现代工业文明要将人类和地球带向何方?在如此的迷茫之际,庄子倡导因任自然,坦白率真,恰似根治因自私、贪婪而导致虚伪和迷失的良药。当然,彻底泯除人类的智巧和争竞是不可能的,毫无疑问,人们会说这是反科技、反现代化的。但是,我们从后工业化时代应当看到,正是这种无欲无为才能使人们淡出贪欲的漩涡,享受片刻的心灵宁静。庄子之言,皆以自然为宗,以复归于朴为主,盖所以羽翼道德之经旨。其书有玄学,亦有禅学,有世法,亦有出世法,大抵一意贯串,所谓天德王道皆从此出,非复后世所能悉晓。
本课程将以《庄子》文本为主体,辅之以《史记》、《老子》、《列子》等相关书籍资料,通过对《庄子》的深入剖析,了解生命的本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的智慧》,聆听精辟哲学解读,领悟传世智慧风采。
宋代俗谚有云:“《文选》烂,秀才半”,荟萃了唐前文章精华的《昭明文选》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具有极高的文学及文献价值。《昭明文选》选录了周代至南朝梁代八百年间一百三十多位作家的诗文七百五十多篇,选文无不要求“事出于沉思,义归乎藻翰”,体裁多样,选材严谨,情采并茂,集典雅之大成,久经不衰。
本课程调整了以文体选文的体例,以时代为序,以作家为纲,以作品为本,在对《昭明文选》及其作者进行总体介绍的基础上,着力阐发入选之名篇佳作。本课程采用“精读”讲述法,重点讲解字词训诂、段落大意、思想主旨、艺术特色乃至学术争议、现实启示,力求面面俱到,详细解疏,旨在培养学习者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升其对古典诗文的鉴赏能力,引领其体会中华文章之美。
《文心雕龙》为南朝著名文论家、思想家刘勰所作,凡五十篇,结构完整、体系严密,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着完整理论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向为集部“诗文评”之首。前人谓之“体大虑周”、“笼罩群言”,在中国文论史上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理论广度与深度对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和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本课程立足《文心雕刻》原文和本义的阐发,又着眼百年“龙学”的历史发展,在对《文心雕龙》及其作者进行总体介绍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了《原道》《征圣》《宗经》《体性》《风骨》《通变》《定势》《情采》《知音》等14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注重文学、文论和文化思想的阐发,并有意识地介绍相关研究情况,以图引领青年学子体悟中华文论的魅力,并望登堂入室,传承“龙学”之薪火。
选课方式
登陆中国大学MOOC(慕课)
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