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圳商报副刊文体读创

南翔/文曾在大学讲写作课多年,其中必定讲到文体。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体裁则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报告文学等。体裁和题材(城市题材、乡村题材、校园题材等等)容易在听觉上混淆,故而说文体比说体裁的时候要多。晚近一二十年,文体分类喜欢简明地分两大类:虚构和非虚构。虚构简言之就是根据素材进行艺术想象与加工,非虚构呢?广义上说,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和主体的创作方式,均可称之为非虚构(nonfiction)。这一概念首先被西方文学界所引用,或者说是一个引进的概念。为何讲到文体,乃是自去年我出版了一本《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之后,在好几个场合,被人问及,这是一本散文还是一本报告文学?我的回答一言以蔽之:非虚构文学。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不要小看了文体,曾有作者为此搅入了尴尬的是非之争。譬如上一届的“鲁迅文学奖”,有一位作者送交的一本书,参评的是报告文学门类,却被临门一脚被踢飞了。原因便是进入前十之后公示,有人“投诉”,此书曾经参加过某类的散文评奖,这次放入报告文学是门户不对,于是被拿下了。中国文坛的报告文学活跃期在年代,晚近这么多年,非虚构之说,后来居上。百度百科是这样诠释报告文学的: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但各类评奖,仍然是“散文”与“报告文学”泾渭分明。我预感到,接下来我的《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也会碰到如何给其文体定出身的问题。迄今为止,有把它放在散文类别里的,也有把它放在报告文学类别里的。古人似乎是不大在乎甚至很不在乎文体或曰体裁分类的,《左传》是什么体裁?《史记》是虚构还是非虚构?还有《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是什么文体重要吗?不重要!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音容俱现,鸿门宴那会儿,太史公在场吗?他还没出世呢,却无妨仍叫《史记》。汪曾祺有意打破散文和小说,亦即虚构和非虚构的界限,他是想让读者眼前一亮,小说还能这么写?!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这是汪先生的夫子自道。“侧枝花”是不大想招人耳目的,却偏偏召唤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我曾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回乡》,《作品》刊载,被《新华文摘》等多家刊物转载,责编当年就差点把它当做了非虚构。文章在于好不好,是什么文体,其实不必较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6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