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推2023重量级好书先秦古国志之吴越

今日推荐:《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作者:林屋公子。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一章断发纹身

八百周基无足贵,千秋俎豆有余香。

深惭今日争天下,遗笑句吴至德邦。

他,就是建文帝。

七、霸权迭兴

西周建立之时,战争主要发生在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之间,成王、康王对东夷的不断用兵,统治势力还一度延伸到了江南。这样频繁的战争一方面使得华夏族和东夷族进一步融合,但同时也导致双方力量都受到损伤。

大周第四位天子昭王上台后,南蛮部落又开始兴起,周昭王转而开始了对南蛮的征伐,但不幸的是,这位大周天子不但连连惨败,甚至还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据记载,江汉一带的荆蛮进献了一艘豪华旅游巨轮给昭王,昭王乘船过汉江的时候,巨轮慢慢解体——原来这艘船是十足的水货。堂堂天子就此喂了鱼。

周昭王驾崩后,使得周朝对南蛮有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同时西北的戎狄又开始崛起,周穆王又开始进攻戎狄,据说他还是个自驾车驴友,在司机造父的驾驶下一直跑到了传说中的昆仑山,见到了传说的西王母,还谈了一场恋爱。

经过成康昭穆四代的南征北战,共王、懿王时期,西周王朝开始衰落。周孝王时期,更是碰上了全球寒冷时期,这段时期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长江、汉水甚至还结过冰。西北戎狄地区更是森林退化,食物匮乏,这使得西北的戎狄为了生存更是疯狂进攻华夏。

此后的夷王、厉王、宣王、幽王四代都和戎狄进行过无数次血战,最终的结果是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周幽王的太子宜臼在诸侯的拥戴下在东都洛邑即位,是为周平王。周室东迁后,天子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尽管周王室已经衰败下来,但天子分封的诸侯国,特别是靠近戎狄的华夏诸侯,如晋国、齐国,或是出身蛮夷但又学习华夏的秦国、楚国,一方面受到周礼影响约束比较小,另一面能融合不同文化博采众长。他们经过不断的战争洗礼和锻炼,以及靠着有开疆拓土的地缘优势,反而转劣势为优势,不断崛起,实力已经凌驾于周天子之上。

其中山东大汉齐桓公最早亮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恢复被戎狄灭亡的卫国、邢国;援救被戎狄攻击的燕国,得到了春秋霸主的称号。“霸主”就是“伯主”,伯就是老大,顾名思义就是诸侯中的老大。他是事实上的华夏诸侯盟主,但名义上又认可周天子领导,颇有点后朝所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

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不高,整个周天下人口也不算多,所以战争也都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时代,没有哪个诸侯敢声称要取代周天子。齐国填补了西周灭亡后盟主不在的这一真空,华夏重新团结起来,和戎狄进入了相持阶段。

而与此同时,让周人丧胆的南蛮部落也不断崛起,其中江汉巨鳄楚国势头最猛。楚王自称是祝融之后,但主体民众是荆蛮部落,最早在现在河南淅川一带,春秋前期以今湖北宜城南一带为郢都。尽管受过西周的分封,其实也不过是对他势力的承认。

就在华夏集团和戎狄集团不断开火的时候,楚国先王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武王、文王、成王祖孙三代不但吞并了周围的一些荆蛮部落,甚至还消灭部分周族在江汉防范南蛮的势力——史称“汉阳诸姬”,灭国无数,成为南方各国的首领,并且往东渗入今安徽一带的淮夷小国。

此时的吴国,还有吴国以南的越国,很自然地倒入了楚国率领的“南蛮”阵营,成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齐桓公果断挺身而出,在召陵大会诸侯,阻挡了楚成王北上。据说,吴越两国还攻打过齐国谷城,以致齐桓公还反攻吴越两国,割让其一半土地作为惩罚。不过,齐国并不能对其有效控制,所以最后土地还是回到吴越手上。这个段子出自《管子》,似不太可信。

齐桓公去世后,六个儿子争夺君位,齐国实力大大衰弱;这时候河南的宋襄公站了出来拉人开会,梦想当上中原盟主,但因为奉行“不重伤、不禽二毛”的贵族战争法则,从而在泓水之战被挥鞭而上的楚成王打败,中原的陈、蔡等国纷纷投靠楚国。华夏族又一次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好在此时,流浪十九年的山西汉子公子重耳回国登上宝座,是为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联军打败以楚国为首的南方联军,随即在践土开会,表示晋文公成为了新一代霸主。

尽管齐桓公和晋文公先后遏制了楚成王侵略中原的野心,但到楚成王孙子楚庄王的时候,却在邲地一举战败中原霸主的晋国,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楚庄王没有趁机进攻中原,相反大会诸侯,俨然成为了新一位霸主。

晋国战败后,先是消灭了背后的赤狄。后来秦桓公开始不听晋国话,被晋国在辅氏揍了一顿,老实了;等楚庄王病逝后,齐顷公也蠢蠢欲动,想收回自己的齐桓公时代的霸权,结果也被晋国在鞍地打了一顿。这证明晋国实力还是相当强大,至少北方霸主的地位还是不能动摇的。

八、吴国小孩敲掉乳牙从军

年5月,常州武进第七区区长江上悟和文史教员陈松茂在武进郊外泛舟时,在一处世外桃源似的地方,偶然发现了一个具有三条护城河与三道土城墙的古城,在土城墙的土层表面还发现了大量的花纹陶片。更奇怪的是,出入这座城时,只有一条水道相通,竟然没有陆路。三条护城河、三道土城墙环环相套,好似迷宫。

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三城三河的城池建筑,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据考古资料以及《越绝书》提到的“毗陵县(今常州)南城,故古淹君地也。东南大冢,淹君子女冢也”,不少学者认为这个古城就是淹国国都,而有意思的是文献记载附近还有“薄姑大墓”。薄姑国和奄(淹)国,本是西周初年的两大东夷古国。

周公东征之战将两国驱逐到了江南,康王封吴自然也是为了与两国继续作战。淹城遗址出土了一批独木舟,经测定时期为前年左右至前7世纪。那么约是吴君颇高时期,吴国东进攻灭蒲姑国和奄国,扩张到今常州——宜兴一线。常州现有春秋淹城遗址公园就是在淹城遗址的基础上建立的,旁边还有春秋淹城乐园,是以春秋历史为主体的大型游乐园,爱好春秋史的朋友千万不能错过。

吴君颇高的继承者是句卑。句卑也是个很有作为的君王,在安定东部后把目光投向北方。当时盘踞在江北淮河下游今苏中一带的国家叫作干国,干国有贤明的蹇叔但没得到重用,句卑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他知道这是干国政治混乱的表现。句卑跨过长江攻打干国,这场战争进行得非常激烈。据说吴人从军年龄以掉乳牙为标准,以致英武的吴国小孩甚至敲掉乳牙投入前线,一番血战后吴国终于消灭了干国,蹇叔也辗转到秦国并成了秦穆公的名臣。

攻灭干国后,吴国在江北筑造邗城(今江苏扬州),成为以后北进的重要据点。一部分干族人可能被迁到吴国东方进行开发,后来吴国还有铸剑师干将,今苏州有干隧、干溪,松江有干山,应该也都是干族人活动的标记。吞并干国是吴国发展的重要一环,后来的吴王都没有忘记这次荣誉,时而骄傲地自称为邗王。

句卑在位的时候,吴国的同宗虞国被晋国国君晋献公所灭,《三十六计》里面有一计叫“假道伐虢”,说的就是晋国借虞国的道讨伐虢国,然后灭了虢国后又转身吞了虞国。有意思的是,王畿附近的这个虞国灭亡的时候,正是蛮夷之间吴国壮大的时候,这也正符合春秋时期边缘诸侯崛起的时代特征。

句卑之后是去齐即位,大约在去齐的时候往西发展,攻灭淮夷部落鸠兹国(今安徽芜湖),使得鸠兹成为吴国在淮夷南部的军事重镇。公元前年,楚庄王攻灭舒鸠(今安徽舒城),在附近的滑汭一带划定与吴、越两国的边界。此时吴国已是囊括今苏南、苏中、皖南、浙北甚至赣东北的大国了,但同时也是楚国惟命是从的小弟。

公元前年,一代雄主楚庄王去世。这时的格局又该如何风云变幻呢?霸主地位又该何去何从呢?吴越两国能借此机会摆脱楚国,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吗?

公元前年,南征北伐的吴王去齐也因病去世,接替他的是寿梦。吴王寿梦,又叫孰姑,是吴国第十九代君主,据说他即位后正式称王。寿梦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的尊号,尊号和中原的谥号不同,是属于君王唯一的。“寿梦”这个词据说是“坚硬的渔网”之意。寿梦的名字其实是乘。这是一个对吴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君王,吴国历史也因此有了确切纪年。

据《吴越春秋》记载,寿梦元年(前年)的时候,寿梦就去朝见了周天子和楚共王,并和鲁成公在钟离开会。会上,鲁成公为寿梦奏演了一整套大规模的周乐。听完这个总统级大型音乐会,寿梦非常害臊,说:“寡人地处蛮夷之间,以为头上扎个发髻就很时尚了。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礼乐,唉!”在回家的路上,寿梦还连连感叹说:“礼啊!礼啊!”

其实,吴国人的发型是断发而不是椎髻,椎髻是汉朝南越人的发型。据蒙文通先生研究,仅从发型看,吴越闽瓯(今苏南到福建)一带的越人为断发、南越西瓯(今两广)一带的越人为椎髻、朱崖儋州(今海南)一带的越人为披发、雒越(今越南)一带的越人为项髻。不过纹身、赤脚的习俗在南方又大体相似。“百越”为战国秦汉对长江以南沿海各部族的统称,人种偏向现在的马来人种,但族属却不尽相同。

这里简单介绍下记载吴越历史的相关史书。春秋史最重要的史料是编年体《春秋左传》,这是公认春秋史料价值最高的著作,但对于吴越的着墨较少;接着就是《国语》,有专门的《吴语》和《越语》,但相对《左传》可靠性差点;再往后就是散碎在战国诸子中的记载;接下来就是西汉太史公的《史记》,《史记》相比先秦资料对吴越历史的描写更多,但同时也杂入不少虚构成分。

再往后就是东汉越地人编订的《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为吴越历史注入了更多史料补充。但其文风不甚严谨,且内容多荒诞离奇,故一般被作为野史小说对待。最后就是汉以后文献关于吴越史的新记载,当然真实性也相对更低,但仍然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所以回头看这个故事,它虽然未必真实,但将寿梦刻画为吴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形象应该还是很到位的。寿梦对中原文化的赞赏和认同,最后还成就了吴国一位圣贤,此是后话。

九、夏征舒箭射陈灵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