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年夏启称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到公元年溥仪退位,宣布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灭亡,中国经历了将近四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一共出现了位封建王朝君主。
在这位君主中,有的是一生为国为民的明君,比如汉昭帝刘弗陵、周世宗柴荣;有的从始至终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昏君,比如宋废帝刘子业、刘昱;还有的本来是明君,但在位时间长了,就逐渐向着昏君的方面发展,最著名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要么就是明君,要么就是昏君,再就是明君变昏君,难道就没有一个昏君变明君的例子吗?还真有一个,那就是太甲。
唐玄宗李隆基太甲,子姓,名至,生卒年不详。开国君主成汤嫡长孙,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
太甲太甲的父亲太丁是成汤的长子,按照宗法制应该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但是据《史记》载“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子丁死后,按照商朝“兄终弟及”的制度,继任的分别为成汤次子子胜、三子子庸,即外丙和仲壬。仲壬死后,太甲才作为太丁的长子继承了皇位。同时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
记有外丙的甲骨开始的两年,太甲遵循伊尹的教导,努力学习做一个明君。但是,自第三年开始,就不行了。他开始任意发号施令,一味只图享乐,不仅暴虐百姓,还破坏汤制定的法规,使得朝政一片混乱。
据《尚书》记载,为了规劝太甲,伊尹就写了《伊训》、《肆命》和《徂后》三篇,以示太甲,希望太甲能继承商汤的法度,以治天下。《史记集解》解释:“《肆命》者,陈政教所当为也;《徂后》者,言汤之法度也。”但是,太甲并没有听从。伊尹见太甲不知悔改,于是便将其流放至成汤墓地桐宫。
伊尹“太甲颠复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孟子·万章上》》
太甲到了桐宫后,与成汤的坟墓朝夕相伴,守墓的老人听说太甲是因为违反祖制而被放逐到此地,就把当年商汤征战创业的故事,以及商汤订下的种种规矩,每天对太甲讲述,教育太甲应以祖父商汤作榜样,做一个明君。
太甲在桐宫待了三年。三年间,太甲也成长了不少,他意识到自己以前行为真的是大错特错,并决心悔改。他以祖父为榜样,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桐宫的老弱孤寡,做事情也变得雷厉风行,但违反祖制和朝廷法律的事,他是绝不会做的。
三年里,伊尹一边替太甲管理着朝政,一边派人密切注意着太甲的一举一动。在看到太甲已经改过后,伊尹亲自率领大臣们迎接太甲回到都城,还政于他。
伊尹迎太甲太甲复位后,痛改前非,开始醉心朝政,使得商朝重现盛世,诸侯也重新归顺。伊尹为此专门写了《太甲训》三篇,来褒奖他。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史记》
不过,西晋时期出土的《竹书纪年》对于此事又有另一番论断,认为伊尹流放太甲自立为王,结果太甲从流放之地逃了出来,杀掉伊尹后夺回了皇位。
《竹书纪年》伊尹放太甲于桐而自立也。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竹书纪年》
太甲共在位23年,死后葬于历城,庙号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