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是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
很多人因为这句诗,就以为汉武帝没有文采。
实际上,毛泽东这话就是艺术手法,汉武帝文采还是非常出色的。
汉武帝不仅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皇帝,还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诗人、文学家。
在皇帝当中,汉武帝文学水平非常高,绝对位居前列;就算与当时文学家比,汉武帝也不遑多让;而与秦始皇相比,汉武帝更是个大文豪。
黄晓明《大汉天子》剧照
一、一代雄主。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年—公元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公元前—公元前87年在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其母王娡在嫁给汉景帝之前已经有过一段婚姻,而且还生过一个女儿。
她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先后为汉景帝生下过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她在怀着刘彻的时候,说自己梦到一轮太阳扑入腹中,就把这件事告诉给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
梦日入怀这种事,有可能是后世史学家附会的,更有可能是王娡为了提高儿子的身份,编的故事。
果然,汉景帝听说这话后,大喜道:
“此贵征也。”
而这个孩子就是刘彻。
刘彻还没出生,他的祖父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继位。汉景帝即位当年,王娡生下了刘彻,被封为王夫人。
子凭母贵,汉景帝非常喜欢刘彻。
前元四年(公元前年),汉景帝竟打破太子与他子不能同年而封的旧例,同时封长子刘荣为太子,立刘彻为胶东王,并且不顾皇帝仍在世、皇帝妻妾不称太后的世俗忌讳,封王娡为胶东王王太后。
王娡很有野心,她不满足自己的儿子只当个藩王,不久她就和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联姻,让刘彻娶了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为妻,这就是著名的金屋藏娇典故。而后两人开始陷害太子刘荣和他的母亲栗姬。
前元七年(公元前年)正月,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四月,王娡被立为皇后,七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
从刘彻出生开始,汉景帝就对他寄予厚望,给了进行帝国最精英的教育。
后元三年(前年)正月,汉景帝逝世,太子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
汉武帝在位54年,是汉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也是名气最大的皇帝。
汉武帝雷厉风行,掌握大权后,进行很多强有力的举措。
政治上:颁行推恩令,又制订左官律和附益法,规定诸侯王惟得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打击藩王势力;
建立正规的察举制度,令郡国举孝廉及秀才、贤良方正等,不拘一格录用人才,提拔有才能的士人为侍从,以备顾问;
裁抑丞相职权,依靠亲信和近臣参与决策,从而形成内朝和外朝的政治体制,又设十三州部刺史,加强对郡国的控制。
经济上:为解决财政困难,改革币制,禁止郡国铸钱,又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制度。颁布算缗、告缗令,向商人征收重税
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设五经博士,在京师长安兴建太学,又令郡国皆立学官。
军事上:自元朔二年(前年)起,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迫其远徙漠北;命张骞岀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又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
尽管汉武帝晚年因迷信神仙,热衷于封禅和郊祀,曾多次巡游各地,为求长生,挥霍无度,多年的穷兵黩武,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关东流民达二百万,多地爆发农民起义。最后发生“巫蛊之祸”,父子相残,导致太子刘据自杀。
但瑕不掩瑜,汉武帝仍不失为一代雄主,中国历史上优秀的皇帝。
汉武帝增强汉民族的自信心、凝聚力对大统一国家以及汉民族的形成,取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秦皇汉武并列,实在名至实归。
02、允文允武
正是因为汉武帝取得了耀人的成绩,很多人只注意他极具特色的性格,只注意到他的丰功伟绩,以及他造成的遗憾,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汉武帝本人是一个优秀的诗人和文学家。
事实上,汉武帝是西汉唯一一位有辞赋作品传世的皇帝,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非常多。
而且,他可不像著名的乾隆皇帝一样,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他的作品数量多,质量也很好。
陈宝国版汉武帝
比如《瓠子歌》: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兮地不得宁。
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鱼弗郁兮栢冬日。
正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皇谓河公兮何不仁。
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
比如《西极天马歌》
天马徕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比如《天马歌》:
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
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这些作品,都是很能体现汉武帝水平的作品。
03、悼赋大家。
汉武帝不仅好辞赋,而且还亲制辞赋。其中水平最高的当属——《李夫人赋》。
李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妃,西汉著名音乐家李延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妹,她是著名的大美女,成语倾国倾城,姗姗来迟,绝世佳人最早都是形容她的。
《汉书》称其为:“实妙丽善舞。”
而且她非常聪明,临死前绝不让汉武帝看到她病重的样子,将汉武帝对他的思念停留在最美的一刻。
李夫人剧照
李夫人病逝后,汉武帝思念不已,便凄然写下《李夫人歌》: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又自作《李夫人赋》,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美连娟以修嫭兮,命樔绝而不长。
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
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
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
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畺。
托沈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
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
函荾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
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
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
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
欢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
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
何灵魄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
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
超兮西征,屑兮不见。
寖淫敞,寂兮无音。
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嫉妒闟茸,将安程兮。
方时隆盛,年夭伤兮。
弟子增欷,洿沫怅兮。
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
向不虚应,亦云己兮。
嫶妍太息,叹稚子兮。
懰栗不言,倚所恃兮。
仁者不誓,岂约亲兮?
既往不来,申以信兮。
去彼昭昭,就冥冥兮。
既不新宫,不复故庭兮。
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这首《李夫人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赋的开山鼻祖,是汉武帝悼念其宠妃李夫人之作。赋分正文与乱辞两部分。
正文主要通过幻想与追忆,抒发对亡妃李夫人的绵绵伤痛。
汉武帝在哀悼李夫人的同时,对生命的短暂进行了深沉思考。
汉武帝充分利用辞赋长于铺陈的优势,不写自己如何伤怀李夫人的早逝,而是写李夫人的亡魂在墓室中为思念自己而心伤。
接着又用比兴手法,借秋景抒心中哀情,再次传达出对爱妃早逝的伤痛。
想象大胆奇特,如梦似幻,虚实相间,更加抒发了自己的无尽哀伤。
乱辞再次抒写了汉武帝对李夫人早逝的无限悲痛,表示将不负其临终所托,描写凄恻,极其感人,极富人情味。
从这首赋,我们不难发现汉武帝虽为一代雄主,亦有普通人真挚感情的一面。
《李夫人赋》在汉武帝时期甚至整个汉代,都是颇具特色的重要抒情赋作,其文学史意义不容忽视。
第一,《李夫人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悼亡赋,在辞赋题材方面具有开拓意义。
在此之前,悼亡文学只有《诗经》的《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而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悼亡赋,则非《李夫人赋》莫属。
文学史专家马积高曾高度评价此赋乱辞一段“写得颇亲切,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
自此之后,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赋,佳作不断,汉武帝实有开拓之功。
第二,《李夫人赋》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悼亡文学提供了借鉴。
比如《李夫人赋》以“桂枝落而销亡”比喻李夫人之死,这一手法为后世悼亡诗赋所因袭。
比如《李夫人赋》以幻觉抒哀情,将心理幻境与眼前实景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也为后世悼亡诗赋所继承。
第三,《李夫人赋》是汉代抒情赋作的先导。
在《李夫人赋》之前,骚体辞赋已成为汉人抒情的主要文体,但大多是在代屈原立言之际表达个人的不遇情怀。
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惜逝》、严忌的《哀时命》等,情感虽挚,但都不如《李夫人》这般平易近人,感人肺腑。
《李夫人赋》虽为骚体,但是融合了《诗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特点和《离骚》“发愤以抒情”的传统。
直抒汉武帝在李夫人死后的内心感受,这种抒情手法不仅较借代古人立言来抒情要自然亲切得多,而且开启了汉代抒情赋作的先河。
自此之后魏晋的伤悼赋,基本上都是直抒胸臆的赋作。
第四,汉武帝在沉痛伤悼李夫人的同时,体现出对生命易逝的思考,为魏晋时代人生命意识的普遍觉醒开了先河。
明朝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曾评价此赋道“长卿下、子云上”。
既汉武帝这赋只在司马相如之下,而在杨雄之上。
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04、悲秋佳作。
元鼎四年(公元前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正好当时,秋风萧飒,鸿雁南归。
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秋风辞》。
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名作。
全诗共有九句,开头二句写秋景如画,三、四句以兰、菊起兴,融悲秋与怀人为一。
以下各句写舟中宴饮,乐极生哀,而以人生易老的慨叹作结。
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毫无直泻无余之感。
在清丽如画的写景中,轻轻拨动怀想家人的思弦;
于泛舟中流的欢乐饮宴,发为逸兴遄飞的放怀高歌;
然后又急转直下,化作年华不再的幽幽叹息,将汉武帝这个一代雄主的复杂情思,书写的曲折而又缠绵。
汉武帝这首清丽隽永,笔调流畅的《秋风辞》,以清新流丽之辞,和刘邦所作的苍莽雄放的《大风歌》并同流传百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清朝诗人沈德潜在《古诗源》高度评价此诗道:
“《离骚》遗响。文中子谓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乎?”
鲁迅先生也称此诗
“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因为这首《秋风辞》,汉武帝又有“秋风客”之称。
足见汉武帝此诗水平之高。汉武帝之所以文名不显,除了因为他的皇帝身份,他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
也有文学历史上的因素。
汉朝文学以赋为主,诗还在处于承前启后阶段。
其实我们现在知道西汉的文学家,很多人可能只知道贾谊、司马迁、司马相如,顶多还知道个杨雄。
而对他们的作品,除了贾谊的《过秦论》、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或者《史记》名篇),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阅读过。
或者说,受制于当时文学作品的体裁,西汉时期的作品,流传度并不广,这也是客观事实。
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汉武帝的文学水平早已经征服了后世无数文学家、文史家。
汉武帝就算抛去皇帝身份,他也是那个时代顶尖的文学家,也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顶尖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