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有多处不符合现代人思维的事件,为何能

先秦时期的社会风气是和名誉和义气比起来,小命这东西不知道排哪里去了。不管是自己的小命还是自己家人的皆是如此。赵氏孤儿里面两人为赵家遗孤把自己小孩命交了出去。要离刺杀庆忌前使苦肉计,把自己弄残废,伍子胥为了计策更真实把要离妻子杀了。要离付出这么大代价,所求不过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后面的刺客列传几位刺客皆是如此。当时任侠的风气太重,所以大多数人并不畏死,只恐死后无名。这是历史精神,历史的传承,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大丈夫生于世,顶天立地,一张口说出世上最公正的话来。

比如赵穿在赵盾逃出赵国前就把晋公给杀了。赵穿是赵盾的手下,所以史书记载赵盾弑其君,赵盾一看不干了。把史官杀了,结果后面接任的史官记载也是赵盾弑其君,杀了几个史官后怕了,不敢再杀。赵盾没杀人,但是赵盾是赵穿的主君,赵穿杀人的时候赵盾还没逃出国内。

如果赵盾当时逃出了晋国,赵盾可以不用背这个锅。赵盾还在晋国内,这个锅就得他背,我们现在看来有点不合理,但是在当时是合理的。赵盾自己也感觉冤,杀了好几个史官最后还是的认这口锅。工匠精神应该是写这个臭不要脸的先弑君,然后逼老子改史书,老子没改哈哈哈,第二个这个臭不要脸的先弑君,然后逼上一个史官改史书,史官没改就杀人,现在让我改,我也不改哈哈哈。

中国古代的史官必须做到实话实说,而且有规定当权者不允许过问史书编撰。古代士人排序:义>名>身>利,当代:身>利>名>义。先秦时期与后世并没有多少可比性吧,先秦时期的人动不动就因为后人看起来无所谓的小事而自杀,常年的战争他们对待死亡已经麻木了。强者不太好说,可以矫情一点,变成历史是由写史的人撰写的,而写史历来掌握在握笔杆子的人手里,并且整体看起来,握笔杆子的人永远比握枪的人多,所以不要得罪拿笔杆子的群体,或许你当时会压倒他们,但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还是会用笔恶心死你。我个人觉得,历史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中国尤其如此,我们留下的史料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几乎每件事都有不同的记载,有时甚至互相矛盾。

所以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历史观,你以为你追寻的是历史的真相?错,你只是在追寻你愿意相信的历史罢了,反正我们又不能穿越回去,说一句我不信我就相信巴拉巴拉的,又能怎样?比如,你相信秦桧是奸臣,随便百度一下就能找出大量支持秦桧是奸臣的证据。同样的,如果你相信秦桧是忠臣,网上同样有大量支持的论证。你相信哪个取决于你自己。

小编认为,史官多了,但太史公只有一个,这是因为首先司马迁的历史形象是很有个人魅力的。其次史记的艺术价值在二十四中可推为第一,但叙事抒情个人色彩鲜明,如果后人非要从真实严谨的角度出发,那就苛求他老人家了。毕竟,没有人是完美的。司马迁还是记载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的。虽然很多地方记载得有问题,但是他明知道有问题也记载了。这就很好。司马迁也是有个人倾向的,这很正常。我们只是不要将他吹嘘成圣人就可以了。圣人出,有大伪,不要做这样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