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他,今天的我们就无法读到伟大的

西汉宣帝年间,京师长安城里的一位妇女发现自己的儿子酷爱读书,于是就把一本珍藏多年的史书拿了出来对儿子说道:“儿啊,我这有一本史书,你看一看怎么样?”少年接过书后立马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爱不释手。

这名少年名叫杨恽,而他读的书正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伟大的史书《史记》。

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为将军李陵鸣不平,而被武帝下狱,但为了完成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在坚忍和屈辱中,完成了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是偷偷模摸写的,汉武帝应当是不知道的,而《史记》完成的时候,司马迁那时已经是五十五,五十六岁的高龄,恰巧遇到蛊惑之祸,政z局势非常的严峻,再加上他对书中对汉武帝的功过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论述,难保武帝看了之后要求他删除不好的一面,也有一种说法是汉武帝看到司马迁写的《史记》后,怒而烧之,而司马迁也因此忧愤而死。

为了这恢宏巨著能够得以保存,司马迁将这本书抄写了两份,一份偷偷放在京师,一份则密密地送往“华上脚下”他女儿司马英的婆家藏了起来,即司马迁自己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藏之名山”。而后面传之后世的正是这本藏在深山里版本。

司马迁过世后,当时仅存的《史记》稿本就在他女儿司马英家中,司马英嫁给了安平侯杨敞,两人生有两子,大的叫杨忠,小的叫杨恽。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母亲见他这么爱读书,就将父亲司马迁写的《史记》拿给他读,司马迁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他是一个字,一篇篇的把《史记》通读了个遍。而且长大后,没事的时候就要翻出来读,每读一遍竟然读的是泪流满面,扼腕叹息。

杨恽是个比较有出息的人,公元前66年,霍氏家族谋反,杨恽得到消息,随即告诉侍中金安上,金安上随即上奏宣帝,结果霍氏家族被诛。杨恽因此立下大功,被封为平通侯,不久又升为中郎将,他见宣帝比较开明,而自己又正值红运。于是乘机将外祖父写的《史记》拿了出来,并且请求宣帝将其公开面世。

汉宣帝见他立下功勋,而且当年其父杨敞也曾积极拥立自己为帝,于是就将这本他曾祖父汉武帝十分反感的一本书允许其面世,只是删除了其中的几篇,就这样这部伟大的著作,才得以真正公开面世。

如果杨恽当年对《史记》这部著作并不重视,没有积极要求公开,很难想象,那会是怎样的一个后果,或许今天的我们就读不到这本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著作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