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历史,就不得不说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记录了古代三千年史事,是人人必读的一部国学书。史学大家张大可选取了其中十篇文章,写成了《史记精编版》。在书中,以文白对照的形式,进行了精细解读,剖析见微。
《项羽本纪》、《信陵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货殖列传》、《史太公自序》正是张大可选取的十篇文章。
01一代霸主: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对生死困境不断吟唱的悲歌。
从一个将门之后,到一代霸主,再到面临自刎乌江的下场,项羽经历了很多。他带着自己的骄傲和无奈葬身于乌江之中。
在《项羽本纪》中,围绕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战三件大事,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
项羽的失败,既有骄傲自满、自恃武力、失去民心的个人原因,也有背关怀楚、放逐义帝等政治因素。项羽的成王败寇和范增的起起落落让人唏嘘,陈婴母亲苦劝陈婴的故事让人动容。成王败寇,不过如是。
02礼贤下士:信陵君
作为君主,项羽一生争斗不已,而信陵君无忌则是礼贤下士的代表,被称为战国四公子最贤能者,他的手下也多贤士。
信陵君为人谦逊。不论对待才能高的还是才能低的士人,只要对方是品德高尚者,他都能以礼相交,他的门下甚至多达有三千人。信陵君颇有贤名和才华,加上手下贤士众多,各国对其颇有顾忌。
信陵君以国事和国家利益为重。他曾表面违抗王命,听从手下士人建议,窃符救赵,救援盟国,成就一生大节:救赵却秦。
可这样的信陵君,却是很多人不希望看到的,经常被诽谤。哪怕是魏王,也惧怕他的贤能和怀疑公子无忌的野心,使得公子无忌不得不自黑自保,“沉迷”美酒女色,最终过度饮酒而亡。
03文臣武将:廉颇与蔺相如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叙了赵国四大忠臣良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故事。他们智勇兼备、品德高尚,先国家之利益后个人得失,在保赵抗秦的斗争中立下不少功劳。
文臣武将因为立场不同,有时候会合作,有时候会产生矛盾。廉颇和蔺相如也是如此。
完璧归赵和将相和的故事广为流传。完璧归赵不仅为赵国争取了地位,而且体现了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将相和不仅彰显了蔺相如的宽容和大度,而且表现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廉蔺相交成就一段文臣武将合作之谊。
如果说蔺相如之功主要在于外交,廉颇之功在于守疆卫土。他们是公忠体国、无私无畏的臣子代表,是那个时代人人敬佩的爱国主义者。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个朝代的发展总是掺杂着权谋、抉择和鲜血,让人心惊,让人感慨不已。那些曾经为国而战、先国后家的文臣将士在岁月星河里依旧在闪闪发光,留下不朽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