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始皇生父是吕不韦的这三点质疑,有

北京市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这一史实,在司马迁的《史记》《吕不韦列传》一篇中,有明确记载: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也就是说,赵姬是在怀有身孕后,被献给子楚的。后来赵姬孕期至,生下男孩,取名为“政”。《秦始皇本纪》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很显然,《史记》中的这两段记载相互吻合。那么,按照司马迁的观点,秦始皇的生父就是吕不韦。

但有很多学者,对《史记》的记载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秦始皇的生父是庄襄王而不是吕不韦,《史记》中的记载,是“爱国者”司马迁出于巩固维护汉朝权威,去刻意抹黑丑化秦始皇,从而证明秦不正统、汉取秦而代之名正言顺。故而,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前后矛盾、不科学。

持反对意见的学者们,大致有这几方面的质疑,我觉得都站不住脚。

学者们的第一个质疑,从对《史记》《吕不韦列传》一篇中“大期”一词的解读得出

《史记》中记载: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质疑者认为:所谓“大期”,是指十二个月,也就是说,赵姬与子楚相遇时已怀孕两个月,而之后十个月生下了秦始皇。怀胎十二个月不科学,应该是十个月。所以赵姬见到子楚之前没怀孕,而是见到子楚之后才怀孕,十个月后生下秦始皇。

这第一个质疑,属于咬文嚼字和文义理解范畴。现在民间也有“大日子”的说法,意思是指“孕妇的肚子已经很大,马上就快生产了”。而《史记》中“大期”的说法,与此类似,是指“怀胎十月,产期该至”。而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这个“大期”,不是自赵姬与子楚相见开始,而是从“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时开始。所以,《史记》里的描述,不存在怀胎十二个月而生子政的矛盾和不科学。

学者们的第二个质疑,是说“别的史书、就连《战国策》中都没有秦始皇身世的这段记载,独《史记》有记载,纯属一家之言,不足信”

仔细品味,这质疑有点牵强。《史记》被归为正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其地位要多少超过《战国策》。而且,一个有记载,一个没记载,这并不矛盾。难道《史记》中的史实,必须要经过其它史书验证才算是真的么?那我们干脆把这本“史家之绝唱”束之高阁好了!

学者们的第三个质疑,是说“子楚身为秦国王子,一定会特别注重王室血统纯正问题,所以,他一定是确定赵姬没怀孕之后,才和她在一起的”

这个质疑也站不住脚。首先,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其母亲夏姬不受安国君宠幸,在安国君的二十多个儿子里,子楚居中,亦“不甚见幸”,所以才被送往赵国做质子。这期间,秦国又多次攻打赵国,所以“赵不甚礼子楚”。吕不韦见到子楚时,子楚“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那个时候,对于子楚来说,能够吃饱穿暖、有个女人暖床,已是求之不得的了,哪有闲暇考虑什么血统问题?没有吕不韦的帮助,他对自己能不能活着回秦国都没把握,哪还会考虑秦国王室血统纯不纯正问题?

其实,大家对“秦始皇生父是吕不韦”的质疑,本质上是对《史记》真实可靠性的质疑,是对司马迁人品和学术的质疑。关于《史记》的权威性与历史地位,历朝历代文墨大家都不乏褒奖之词,不做赘述。对司马迁的人品和学术,也没资格妄加评论。但有一点,可以从司马迁的遭遇和文字中感受得到:他对社会和主流思想不满;司马迁把撰写《史记》,视为重于生命的第一要事。如此看来,司马迁是不会因为对汉朝充满无限的“忠心和热爱”,而去无凭据地抹黑秦始皇、降低《史记》学术标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