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记》之《周本纪》–司马迁
背景音乐:《琵琶语》
为了躲避犬戎的侵袭,周平王将周朝的都城迁往洛阳,史称东周。此时,周王室的统治日渐衰落,很多小的诸侯国都被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吞并,其中齐、楚、秦、晋最为强大。地方的政事渐渐不再向周王室汇报,而是各诸侯国首领自行管理,各自为政。这标志着周天子已经不再是一家独大,其他诸侯国首领也纷纷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周平王四十九年(公元前年),鲁隐公登位,孔子所作的《春秋》就开始于鲁隐公元年。五十一年,周平王去世。平王的太子洩父(泄甫)早逝,所以由洩父的儿子林继承王位,就是周桓王。
周桓王三年,郑国国君郑庄公前来朝拜,可是周桓王却不以礼相待。郑庄公怀恨在心,几年后跟鲁国交换了许的田地,这个许刚好是周天子去泰山祭祀的专用地。周桓王八年,鲁国的公子翬(huī)联合公子允杀掉了鲁隐公,改立公子允,即鲁桓公。周桓王十三年,起兵讨伐郑国,结果被郑国的大将祝聃(dān)射伤肩膀,周桓王败逃,从此周天子高高在上的形象荡然无存。
二十三年,周桓王去世。他的儿子周庄王佗(tuó)继位。周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想要杀掉庄王并改立公子克为王,这件事被辛伯告发给了周庄王,于是庄王杀掉了周公黑肩,而公子克则逃到了燕国。十五年,周庄王去世,他的儿子胡齐继位,即周釐(xī)王。周釐王三年,齐桓公开始称霸。
周釐王在位五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周惠王阆(làng)继承了王位。当年周庄王还在位的时候,宠爱桃姬。桃姬有一个儿子叫穨(tuí)也非常受宠。惠王即位后抢夺大臣们的园林作为自己的领地,于是大夫边伯等五人起兵作乱,讨伐周惠王,并拥立周釐王的弟弟穨为王。周惠王不得已逃到了温国,后又几经辗转来到了郑国,居住在栎这个地方。穨称王后,演奏歌舞来庆祝。郑国和虢国的君主听闻后大怒,于是起兵讨伐,杀了穨,协助周惠王夺回了王位。周惠王十年的时候,任命齐桓公为各诸侯国的首领。
周惠王在位二十五年去世,他的儿子郑继位,就是周襄王。周襄王的生母死的早,继母就是惠王的王后,惠后有一个儿子叫叔带,深得惠王喜爱,周襄王也对这个弟弟有所忌惮。周襄王三年,叔带跟戎翟联合想谋害襄王,被襄王反败,叔带就逃到了齐国。齐桓公派遣管仲做说客,调节戎翟与周朝的关系,同时派隰(xí)朋调节戎翟与晋国的关系。襄王觉得管仲有功,很高兴,于是用上卿的礼仪来接待他。管仲推辞道:“下官只是区区一个有司,是为下卿,齐国国内还有天子您亲封的国公和高公两位上卿。若是他们于春秋之际前来朝拜您,您又以什么样的礼仪来接待他们呢?下官叩谢天子垂爱,然段不敢当上卿的礼仪。”于是还是按下卿的礼节接待了管仲。襄王九年,齐桓公病死。襄王十二年,叔带返回到周地。
东周列国的历史相对比较复杂,涉及到的人物也比较多。司马迁的《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周本纪》的这个部分是以东周的各代君王为主线,所以并没有详细介绍春秋时期其他各诸侯国的历史,只是简单提到了一部分与东周有关的诸侯。在《史记》后面的世家和列传中会详细记录各诸侯王及其他有名气的历史人物。
今天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次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