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邦敬郦食其的事,记述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原文为:
沛公引兵西。西过高阳。郦食其为监门(门卒),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整理衣服)谢之,延上坐。
刘邦与郦食其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刘邦西征伐秦,路过高阳,一个看门的老头叫郦食其的要求见刘邦。刘邦答应,但是好像心里并没有把一个看门老头郦食其当回事。郦食其见到刘邦,刘邦正在洗脚。郦食其只作揖,不下拜,教训刘邦说:“你想灭秦,不应该以这种傲慢的态度对待贤者。”刘邦赶紧起身,整理好衣服并向郦食其赔礼道歉,把郦食其请到上座。接着郦食其给刘邦出主意,让刘邦攻取秦朝的屯粮之地陈留,刘邦按着办了,得到了大量粮食,解决了军需问题。
在这段记载里,刘邦表现得并不完美,郦食其走进门,刘邦还四角拉插的在那儿洗脚,但是经过郦食其一点播,刘邦马上改正错误、向郦食其赔礼道歉,并把郦食其延请到上座。这说明刘邦的嘻哈、随便、不拘小节,只是表面,骨子里还是有自治力的,还是具有尊贤重才之德的。由于刘邦敬重郦食其,礼遇郦食其,郦食其后来为刘邦开创天下,建立帝业,做了不少贡献。
彭城之战,项羽追击刘邦,一直追到河南荥阳一代。项羽拿下荥阳后,不坚守敖仓,郦食其认为这是项羽失着。对此,郦食其建议刘邦赶紧进兵,攻取荥阳,占有敖仓的粮食,塞住成皋的险要之地,堵住大行山向西的通道,守住其他险要之地,这样天下的形势就可以大致确定了。从史料记载看,刘邦在成皋的战争布局就是按照郦食其出的主意去做的。
还有,楚汉荥阳对峙期间,郦食其自告奋勇去齐国说服齐王田广连汉击楚。事情办成后,不想出现意外,韩信为了自己的利益,贸然进攻齐国(当然也有刘邦的旨意),导致齐王田广认为郦食其是在出卖自己,使齐国放松戒备,暗地里与韩信相通,要灭掉齐国。齐王田广要求郦食其出面制止汉军进攻,说,如果不能制止汉军进攻,便烹了郦食其。面对酷刑,面对生死,没想到郦食其大义凛然,毫无畏惧,说,干大事不在乎小事细节上都做得让人满意,有大德行的人不要求在一些细枝末节方面非要辞让。你老子我不会为你再说什么。结果郦食其被齐王烹杀。
能叫一位比较自负,又自命有德的君子,为了自己的功业,面对烹煮,面对死亡,甘愿放弃生命,这是有多大的人格魅力才能让属下这样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