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特种兵翻译八卦史记179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 http://www.csjkc.com/yydt/511.html

李大嘴大嘴读史

《史记·大宛列传》是叙述了西域各个国家,详细写了大宛、乌孙等八个国家,简略写了于窴、楼兰等九个国家,还提及了西南夷等十个国家。

这么纷乱的头绪,都是由张骞一个人串起来的,所以张骞是《大宛列传》当之无愧的男一号。

张骞在历史上的名头很响亮,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成为代代传颂的传奇故事,但人们大多忘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年,38岁的张骞回到阔别十三年的长安城,除了张骞的匈奴妻子之外,当年声势浩大的上百人的探险队只剩下了两个人,一个是张骞,另一个就是身兼翻译、保镖、向导多重职务的甘父。

时光回到十三年前,当时,汉朝得知了一个重要情报:在匈奴的地盘上,曾经有一个名叫大月氏的国家,因为被匈奴击败而被迫西迁。如果大汉朝在正面对付匈奴人的时候,有一支同盟军从匈奴人背后捅上一刀,想想也觉得爽。

要联合大月氏,需要穿越匈奴,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勇气、毅力,以及不可或缺的运气。

好在,大汉朝的子民们不缺少冒险家,一支集合了各类“人才”的探险队组建成功。

张骞自告奋勇、毛遂自荐担任探险队长,探险队中另一个后来被证明极其重要的人物就是甘父。

甘父在史书上被称为堂邑父,是一个匈奴人,在早先的汉匈冲突中被俘虏,被作为奴隶赏赐给了堂邑侯陈午。

堂邑侯陈午是汉文帝的女婿,他的老婆是长公主刘嫖,堂邑在今天的南京以西,六合地区,处在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交界的地方。

史书上只说堂邑父可能姓甘,身为奴隶,妥妥的低端人口,名字肯定是没有的,即使有也上不了史书。

但是,不要因为甘父是奴隶,就小瞧他。

甘父不但精通西域语言,还是一名特种兵级别的保镖,《史记》中明确记载甘夫“善射”,属于难得的狙击手。

对甘父来说,西域之行是一次回家之旅。

回家之旅并不是欣喜和愉悦的,张骞一行刚进入匈奴后不久,就被匈奴人全部活捉。

张骞说,我们是外交使团,是去大月氏进行外交活动的,有外交豁免,你们不能扣押我们。匈奴人说,我的地盘我做主,再说了,我们要是穿过汉朝的疆域,去南越国进行外交活动,你们能允许吗?少来这套!

探险队被无情地拆散安置,很人性化的匈奴人居然还给张骞发了个老婆,您就在这扎根吧。

一晃过去了很多年,终于等来了匈奴内乱的机会,张骞秘密召集了包括甘父在内的部分探险队员,趁着匈奴人自顾不暇放松监管的时机,逃出匈奴,继续向西。

重新踏上西去的道路时,因为是逃命式的出发,后勤准备很不充分,没多久,探险队就面临断水断粮的困境,很多探险队员都埋骨茫茫戈壁。

好在还有甘父,他不但熟知西域的地理规律,往往在山重水复的时候,迎来柳暗花明的转机,更是用自己特种兵的身手,射杀为数不多的飞禽走兽,为奄奄一息的探险队员补充能量。

张骞一行最终能够到达大月氏,甘父的功劳最大。

虽然张骞一行并没有从大月氏得到联合攻击匈奴的承诺,虽然在回程时再度被匈奴人活捉,但张骞西域之行的意义无疑是极其重大的。

只是,我们只记住了张骞,却忘记了那个有着特种兵身手的翻译,更不要说那些埋骨西域的无名探险队员们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