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昨夜春风起中的洞房啥意思,为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782213.html

汉语是很奇妙的一种语言,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字或词语来形容,同一个字或词语又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种很奇妙的艺术现象,在古典诗词中尤为突出。如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中的“可怜”,却是可惜的意思。

因此品读古典诗词的时候,结合诗境去理解字或词语的意思就很有必要,而不是想当然地赋予它比较常见或现代语境中的意思。本文就让我们通过唐代诗人岑参《春梦》中的“洞房昨夜春风起”,共同看看“洞房”一词在不同诗境下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对于“洞房”一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且下意识就认为它是古人用来表达“洞房花烛夜”的,意思是新婚夫妇的居室。

如北周诗人庾信《和咏舞》:“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唐代诗人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中的“洞房”,就是表达的这层意思。但岑参“洞房昨夜春风起”中的“洞房”,就不是这个意思了,如果再把它当作新婚夫妇的居室来看,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两者的诗境截然不同。那么“洞房昨夜春风起”中的“洞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次句“故人尚隔湘江水”,即我和老朋友之间还隔着茫茫的湘江水。由此可见,首句中“洞房昨夜春风起”中的“洞房”,就不是新婚夫妇的居室了。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岩宎洞房”之句,《史记集解》曾解释为“岩穴底为室潜通台上者”,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幽深的内室。根据诗境,岑参“洞房昨夜春风起”中的“洞房”,指的就是幽深的内室。

因此岑参“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的意思,应为昨夜在内室,忽然感到有春风悄然吹起,于是便想到了我的老朋友你与我还隔着茫茫的湘江水。从岑参身居幽深的内室感受春风的来临,我们可知当时是春回大地、春色满园的季节了。而自古以来,春天就是一个极易引起思念的季节。所以自然就有了“故人尚隔湘江水”之句,来抒发岑参对老朋友的思念。

然后,诗的后两句“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则紧承前面“故人尚隔湘江水”的诗意。即因为诗人与老朋友相隔着茫茫的湘江水,所以诗人就不能及时与老朋友欢聚,只好将自己的思念之深,通过梦境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我在枕上那片刻入睡的迷离春梦中,就已经走完了去往江南的数千里路程。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深情厚谊可谓溢于言表。

结合整首诗来看,岑参在醒的时候无法做到的事,在梦中却片刻就实现了,虽然多少有点迷离、不现实,但就艺术表达来看,却是用时间的速度和空间的广度,加强了诗人对友人感情的强度和深度,极具艺术感染力。最后,我们再回看“洞房昨夜春风起”中的“洞房”,其意思就很好理解了。而知道了“洞房”在不同诗境下的不同意思,以后品读其他古典诗词的时候就不会理解错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