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史记 >> 史记推荐 >> 吴国的国名及由来

吴国的国名及由来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从青铜器铭文论吴国的国名

一、吴国的国名及由来

吴国国名,史籍记载历来作“吴”,见于《春秋》经、传和《国语、《国策》以及《越绝书》、《吴越春秋》等。他如先秦典籍,也作“吴”,如《周礼考工记》:“吴、粤之剑,还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楚辞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是其例。秦汉典籍也作“吴”,如《吕氏春秋》、《淮南子》等,70年代银雀山出土的汉也作“吴”。

然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又提出了另外一种说法,《吴太伯世家》:“大伯之犇荆,自号“句吴'。”《汉书地理志》也从此说,谓:“太伯初奔荆蛮,荆蛮归之,号曰“句吴。”是说吴国的国名起初作“句吴”。为什么叫“句吴”?《吴越春秋》有一番解释,卷一《吴太伯传》:“吴人或问:“何像(据?)而为句吴?”太伯曰:吾以伯长居国,绝士者也。其当有封者,吴仲也。故自号句吴。非其方乎?”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有余家,共立以为句吴。”但是,据裴駅《史记集解》引宋忠说,“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系以地名为国号,两说不同。而颜师古注《汉书》,则认“句吴”之“句”乃“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也”。说解均不同。

从出土及传世的吴国铜器铭文来看,吴国国名本来写作“工卢、“攻呉”,后来才作“攻吴”(或省作“吴”)。所以,《吴越春秋》所谓太伯因伯长居国而“句”吴之说,便不攻自破。颜师古提出的夷语发声之说也不正确,因为直到夫差时铜器铭文仍有以两字作为国名的。“工(句)”并非是夷语发声。由此看来,宋忠提出的以地名为国名说,是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据《世本居篇》载:“孰哉居蕃离,孰姑徙句吴。张守节《史记正义》也说: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至十九世孙寿梦居之,号句吴。”则始以句吴国名非太伯时。孰姑,书注以为即寿梦。但吴国铜器最早著国名的见于者,作于皮然为王时。据考证,皮然即句卑,《史记索隐》引谯周《古史考》作“畢轸”。可见,以“句吴”作国名,应该早于寿梦时。

需要指出的是,吴国青铜器铭文中自称国名时,作“工敔”、“攻敔”或“攻吴”,从未有过作“句吴”的。王国维先生曾说:“工敔亦即攻吴,皆句吴之异文。古音,工敔在东部,句在侯部,二部之字阴阳对转。故句吴亦攻敔。"王氏之说略有小误,事实上,从吴国青铜器来看,绝没有一件器将“工(攻)”字为作“句”。所以,将“句吴”写作“攻敔”并非吴人的异文。年5月,于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春秋基中出了一件青铜瑚,是宋景公嫁妹的媵器,铭文云:“有殷天乙唐孙宋公乍(作)其妹句敔夫人季子固(瑚)"。可见,将“攻吴”寓作“句吴”乃是中原人记吴音的缘故,并不是吴国国名的本来面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