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中国历史名著资治通鉴

大家都听说过《资治通鉴》吧?它是由宋朝时期司马光主持编著的著名历史丛书,《资治通鉴》在中国史学史上是一部划时代的丰碑,清代学者王鸣盛也曾经说过:“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十七史商榷》卷一百“资治通鉴上续左传”)。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介绍这一部经典之作。

司马光,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迁编著的《资治通鉴》书写的历史上起战国(公元前年)下迄五代(),包括年的历史纪事,一共含有卷,前后耗费时间19年。主编为司马光,助手有刘放、刘恕、范祖禹三人。司马光编写这部书的直接动因,是为了给帝王提供系统而简明的历史教科书。这本书编成之后,神宗以其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赐书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本伟大的、前所未有的历史巨著,他有很多优点,开创了很多历史上的的先河。《资治通鉴》的优点,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采用了丰富的史料,将年的历史融会贯通,集于一书,将其中盘根错节的无数事件加以耙梳,年经事纬,条分缕析地写出来,而且吸收了纪传体写作上的一些优点,每遇重大历史事件,必交待其前因后果,同一史事的材料,不再过于分散,开创了编年史体的新纪元。使读者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比较系统地了解这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得到宝贵的教训。

第二,它创造的三步成书和对史事考异的编纂方法,对历史编纂学有突出贡献。《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与其助手刘放、刘恕、范祖禹志同道合,通力协作的产物。三大助手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统一要求,最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充分发挥了集体修书的优越性。其密的编写程序为:第一步,做丛目。由分修各人按照历史事件的年月日顺序,列出标题,围绕标题,剪粘排列有关史料,称为丛目。第二步,作长编。分修者将丛目中的史料,进行初步整理,决定取舍,然后重新组织,从文辞上加以修正。遇有史实抵触之处,加以考订,作为附注。这样写出来的,称长编,长编要“宁失于繁,毋失于略。”

第三步,删成定稿。由司马光就长编所载,考其同异,删其繁冗,修改润色,写成定稿。保证了全书风格致,如出一人之手,克服了历来官修书相互砥悟的缺点。编撰《资治通鉴》参考了种史籍。编纂者对这些资料进行了严谨的考异鉴别,往往一事据三、四种资料写成,纠正了许多正史中的错误。其鉴别史料,主要是博稽典籍,加以分析,决定取舍,既有归纳法,又有反证法、推历法、择优法、推理法、常识判断法等。司马光把对《资治通鉴》中所用史料的考证鉴别汇集到一起,编成(通鉴考异)30卷。这种做法,增强了《资治通鉴》所载史事的信实性,更对以后的史家产生深远的影响。历代史家运用司马光的方法,编写出许多质量较好的史书。

第三,从史学思想上,《资治通鉴》反映出作者主张据事直书,不取正闰之说;破除迷信,反对神鬼怪异之说;祟尚进步,记史略古详今。书中对古代的符瑞、灾异和荒诞无稽的传说,一律加以掘弃,减少了常见于史书中的种种迷信色彩和无根之说。

第四,它文笔卓绝,行文生动优美,结构严谨,长于叙事,是历史文学的楷模。

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成功,在中国史学史上有深远影响,仿效该书体例作史者历代不断,注释和研究该书也成为专门的学问。司马光的史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只有司马迁的《史记》可以媳美,两司马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位史家。小编觉得司马迁是一个合格的史学家,足以与司马迁看齐,可是有的网友认为,司马光根本不配与司马迁相提并论,成就更是相差甚远,你们觉得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