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书之巅:《史记》与司马迁的传奇
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史记》与司马迁,这位史家之绝唱的作者。然而,知道司马迁的故乡和司马迁祠墓的人却并不多。陕西韩城古城以南10公里的芝川镇,绿荫深处的一处高岗之上,静静伫立着后人为史圣司马迁修的衣冠冢。这里比四川青城山更幽静,比陕西黄帝陵更接地气。司马迁,这位微末的史官,承受了难以启齿的宫刑,离世年后仍被后人建墓地祠堂纪念,绝不仅仅因为他简单地记述了历史。
西晋人士为司马迁所建的衣冠冢上的柏树,长出五个巨大的枝梢,被人称为五子登科。司马迁墓地面向开阔的黄河湿地,汾河和曲水再次注入黄河,黄河和京昆高速如两尊门神一样护卫着史圣。司马迁不仅仅是史学家、文学家,还可以说是经济学家。他的《史记》不仅是24史的开端,更是中华文明史的母史。
《史记》中的许多篇目流传千古,与其文采飞扬不无关系。甚至可以说,24史是最具文采的史书。司马迁用纸笔写史,不为尊者讳,敢直言冒犯当时的老大汉武帝刘彻。李陵投降事件后,司马迁为无奈的李陵做辩解,结果触怒汉武帝,下令对他施以侮辱性的宫刑。面对奇耻大辱,他仍坚持完成了皇皇巨著《史记》。
文王拘而演周易,左丘失明作国语,孙子鬓角修兵法,韩非受辱著说难……两千年多来,这段文字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才子。司马迁凭借一篇《货殖列传》,便可以进入中国早期经济学家的行列。
他的名言名句、成语典故、经典故事数不胜数,这些皆来源于《史记》和司马迁。
司马迁祠墓下的徐村,主要有同冯两姓人家组成。他们自称是司马迁的后裔。司马迁大儿子司马林的后代改姓冯,二儿子司马光的后代改姓同。传说司马迁受刑入狱后,为免受株连,其后人被迫改姓同和冯,分别包含了原姓司马二字。同冯两姓亲如一家,但从不通婚。这不仅仅是司马氏的后人千百年来对司马迁的纪念和传承,更是对《史记》和司马迁的最大认可。
关于司马迁和《史记》,还有许多值得人们深入了解的故事和细节。例如,《史记》中的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以及百余首诗歌与韵文,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展现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更是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更是一位具有崇高道德情操的人。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仅要从《史记》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启示,更要继承和发扬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认识现在、展望未来,并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前进。
总之,《史记》与司马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们所留下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