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宋朝以降的许多一本正经的易学著述,也屡见不鲜这种明显来自于《史记》两伪作“日者列传,龟策列传”中的“言辞最鄙陋”之说!比如什么神龟托天文神图出江河之说等,因此,中国的易学史也就被一些好事之徒搞得来是越来越神秘玄虚了。在易学史上,八卦创造者说法甚多,北宋末和南宋初的易学家朱震对此曾有个总结,他说:“先儒论重卦者六家:王弼、虞翻曰伏義;郑康成曰神农;孙盛曰夏禹;司马迁、扬雄曰文王;孔颖达、陆德明、陆希声则以王弼论为是。臣曰皆是也。”朱震,是宋朝比较严谨的易学家,他的易学著作中对其易学理论方法的溯源引证是严谨的,甚至,他还在他的著作中直接引证了不少前人所说章句,他没有我们所批判的那种“吃先人,不吐皮”的自觉不自觉地剽窃他人成果的问题。朱震以上这段论说,如实地表达了中国易学史中关于谁造八卦和重卦的各家之说的源流,他没有赋予易卦起源的任何神秘之说,朱震自己则赞成各家之说。唯一遗憾的是,朱震没有明确说是西汉的司马迁和扬雄最早论说了关于八卦和六十四卦来源。但是,朱震明确提示,认为伏羲创造了八卦和六十四卦之说,主要是来自于三国和魏晋时代的王弼、虞翻和隋唐之间的孔颖达、陆德明及其晚唐时代的的陆希声等人。认为八卦起源于包羲氏(即一些后人强行解释为的“伏羲”),是来自于《易传》之说,其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但是,令后人有些惊异的是,《易传》虽说是专门解释六十四卦《周易》的文献,但《易传》的所有说辞之中无一处提及到了六十四卦和六爻的来历问题,其没有说“包羲氏”就一定是伏羲,其当然也就更没有提及到周文王重爻造六十四卦的问题了;说起此问题,好像也并不奇怪!《易传》是汉末的费直根据他所搜集的当时西汉朝野中各式各样散落的解释《周易》的文字而托伪“子曰”所纂。而且,说伏羲(包羲氏)造八卦,其说还不最早来自于费直的《易传》,应来自于年龄长于费直的褚先生,即西汉后期汉元帝、汉成帝时代补续司马迁《太史公书》的史作者褚少孙!其说:“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史记》有许后人托伪司马迁名义的伪作篇章,比如,对后世影响甚大的关于什么神龟托河图洛书出江和伏羲造八卦之说,均出自于《史记》之中的“日者列传,”等章节,而这些章节,早在隋唐之前就已被人们众所周知是伪作了,这正如《史记》三家注的索隐在《史记·龟策列传》开篇就说的那样:“龟策传有录无书,褚先生所补。其叙事烦芜陋略,无可取。史记至元、成间十篇有录无书,而褚少孙补景、武纪,将相年表,礼书、乐书、律书,三王世家,蒯成侯、日者、龟策列传。日者、龟策言辞最鄙陋,非太史公之本意也。”后世史家评说西汉后期汉元帝、汉成帝时代的学者褚少孙所补续的《史记·日者列传》和《史记·龟策列传》是托伪司马迁名义的伪作和其章句“言辞最鄙陋”,的确没有说错,一是因为这两个章节中充满了“褚先生”三字和褚先生所言文字,二是纵观《史记》这两篇章,其表达的内容大都是神仙方术类的神说谶语,其的确与司马迁生前自白的他意图使用浑天说、太初历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学宗旨,是大相径庭的。非常糟糕的是,隋唐以降的一些好事之徒有意无意地无视了《史记》三家注的这些正本清源之说,他们依然以《史记》中的这些伪作章节章句去作为依据且营造出了越来越玄乎其实的易学史之说,不要说甘肃天水地区中的那些所谓的伏羲观三阳造八卦的卦台山和神龟负图出河图洛书的伏羲庙遗址都明显是隋唐以降的托伪之迹,即使是宋朝以降的许多一本正经的易学著述,也屡见不鲜这种明显来自于《史记》两伪作“日者列传,龟策列传”中的“言辞最鄙陋”之说!比如什么神龟托天文神图出江河之说等,因此,中国的易学史也就被一些好事之徒搞得来是越来越神秘玄虚了。那么,今人常说的周文王造重爻《周易》六十四卦的说法最早是来自于哪里呢?其说虽然也见于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的“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之说,但因为《史记》伪作成分太多,因此,此话究竟是不是司马迁本人所言,今人也实在是吃不准了!但是,西汉扬雄的著述均是真作,扬雄说:“《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扬雄也没有说是什么伏義(即包羲氏)造了八卦,而是说“《易》始八卦”,扬雄这里所说的“易”是“始,平”的文义,即,扬雄认为是古人出于研究和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创造了八卦这种工具方法!根据扬雄在《法言·寡见》中所说的“说天者莫辩乎《易》”章句来看,易卦之学在西汉时代,至少在落下闳浑天说问世以降的西汉中后期就可能已用于去论说天地自然气象变化等卦气问题了。同时,扬雄在交代了周文王造六十四卦以后,《法言·问明》中扬雄所说的“懿”是美好的意思,“丕”是光大的意思,“丕承”是继承光大的意思。扬雄的意思是说,周文王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传统而“重《易》八卦的三爻为六爻”,如此,就“而文王六十四”了,也就是周文王创造出了六十四卦的《周易》。今人应该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