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秘方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07/5910019.html自从司马迁《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创作以来,中国历史中写人的传统长演不衰。《史记》中单篇传记的结构一般都是开头介绍主人公的姓字籍贯,然后叙述其生平事迹,最后讲到人物的死以及死后的家族兴衰,作品后还有一段作者的评论。后来的史学家便沿用这种体例为历史人物作传。关羽的生平事迹,最初是以史传的形式记载并流传的。中国传统的史学观要求史学家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秉笔直书,以质朴无华的笔调进行史书创作,反映历史面貌,所以史传中的关羽形象是其最原始的形态。关羽传最早见于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其后刘宋时期的裴松之对其作注,补充了一些当时流传的野史中的史事传说。陈寿的《关羽传》非常简略,不仅个人资料(如生年,家世等)交代不明,而且所选取的只是关羽一生中的几个片段。这与关羽生逢乱世,材料搜集不齐,而且其出身平民,无法深入查考有关。其实关羽的生平故事在《三国志》的其他各传中还零散可见,但作者没有都写入本传中。这一方面是避免重复,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作者对材料的取舍。首先,作者在编纂历史时,精简了一些材料,并将部分材料以中心位置加以突出,其他材料则排挤到边缘的地位。很显然,刘、关、张的情同手足作为关羽的重要社会关系在传首就表现出来。接着,从叙事的比重看,关羽在曹营,和关羽威震华夏以及其死的过程都被作为传记的主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叙事篇幅的加长,对于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的充分展开等方面,是作为关羽人生中两个重要阶段来表现的。此外,传记中还有两段类似人生花絮的故事性描写,即与马超比武事和刮骨疗毒事,是点状叙事。剩下的是关羽跟随刘备的征战活动。五虎大将的合传中,关羽列为首传,他的事迹足以表明“万人之敌”的虎臣形象。而关羽“报效曹公”是作者族扬的“国士之风”,同时,又从关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的结局中有所训诫。这就是作者透过历史材料所发现的也是他让后人从传记中得到的。《关羽传》中确切的时间只出现两处,一是“建安五年”曹操东征,禽羽以归,一次是“二十四年”关羽水淹七军,败走麦城。大部分事情的先后关系是从语言叙述本身的线性顺序表现出来的。此外,作者以“初”、“尝”、“先是”等词语表示对事情的插叙或补叙,打破了单一的线性时间维度,也给读者留下不确定的时空信息,为后人对历史的真实提出多种解释打下基础。与陈寿正文相比,裴注更体现出一种民间叙事的特征石一其中有猪啮关羽足等颇有神话色彩的预兆,有关羽与徐晃对阵的戏剧性对话,以及关氏灭族的结局等等,这些故事没有非常统一的指向性,并未经过注者太多的加工。而裴松之的几则个人评论也是就事而论,如对曹操不追关羽的称扬,对刘备许田不杀曹操是为“国家惜之”的反驳,对蜀吴关系以及孙权斩杀关羽的推断,都是针对所引用的故事进行辩证。以裴松之评论最为精当:“关羽扬兵涌、汉,志陵上国,虽匡主定霸,功未可必,要为威声远震,有其经略。”这些裴注的添加使得史传中关羽形象具有与陈寿著述的有关意象分裂的倾向,这也是后来的史学家们着意之处。在《三国志·关羽传》及裴注之后,常壕的《华阳国志》卷六《刘先主志》中有大段对于关羽的介绍,虽然不是关羽的传记,但因为它年代较早,我们将其作为史传来分析。《刘先主志》中的关羽事迹基本上是从《三国志》本传而来,其中,作者将几则裴注也穿插入正文中,成为一段颇有意味的关羽经历。关羽在猎中欲杀曹操不成,为曹操所获后,在曹营心怀恐惧,以致后来辞曹的过程。作者不仅将史实串联起来,而且似乎将一部分事件作为原因,其他事件作为结果来安排,这样看来关羽的这段经历便成为:与曹操争美色不成,欲在打猎时杀操(泄私仇,被刘备为国家惜相阻),后来为曹操擒获,在曹营时心中(为旧怨)不安怀惧,最终辞曹归刘。关羽的形象与后来的忠义形象相差很远。另外,《刘先主志》中,将《蜀志·费诗传》中关羽耻与黄忠同列的事加入,关羽骄矜自傲的性格更为突出。虽然,《华阳国志》的《刘先主志》并不是以关羽为主要对象,但对关羽史事做这样的连缀却是后来史传中绝无仅有的。由于常球距离三国时期尚近,他的记叙有一定的可信度。陈寿等史学家可能并未意识到,他们所作的是对历史事实进行“变形”,其手法主要是以因果关系衔接各种故事,或以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历史材料。目的都是为了去揭示事件的真实或潜在意义,这种意义却带有不同意识形态参照系中的不同指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