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赢政用了10年的时间把山东六国逐个吃掉,让秦国成为秦朝,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时代。这是秦国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也是秦始皇自己奋斗的结果。新帝国如何经营?这是摆在秦始皇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他从内政和外交两方面入手。
抓内政,秦始皇分四步走。第一步是没收兵器。为了庆祝大秦帝国的成立,秦始皇下令全国人民大欢聚。秦法规定,禁止三人以上聚会饮酒。现在,秦始皇居然在全国范围内大搞欢聚活动,足以见得他对全国统一的兴奋程度。也难怪,一个年轻人用10年的时间消灭了其他六个诸侯国,结束了纷乱了年的局面,这无论如何都可以称得上伟业。
就在全国人民还沉浸在一片祥和的醉梦中时,秦始皇发布了第二道命令:“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和平,不再有战争,兵器自然就没有了用武之地。秦始皇把这些兵器运到咸阳融化,铸成无数口大钟和12个金人放在宫中。没有兵器,六国遗民想造反都不成。
秦始皇抓内政的第二步是聚集富豪。没收兵器造成的鸡飞狗跳还没有结束,秦始皇又发布了一道命令:“徒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这样做可以说是一石二鸟。一个城市的繁华要靠经济支撑,富商的作用很重要。再者,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商人除了做生意,往往还是某一股势力的支持者,这也是一种投资。秦始皇的爹不就是靠富商吕不韦的帮助,才当上秦国太子吗?这些人万一再搞个投资,再崛起一个张始皇王始皇的,岂不是给帝国添乱?把他们都迁到都城咸阳,在皇帝的眼皮底下,看他们还怎么搞小动作!
如果说融解兵器和聚集富商是巩固帝国大厦的政治和经济,那么,秦始皇的第三步则直接从军事上对帝国进行巩固:修路。秦始皇修的路是前无古人的浩大工程。路的名称叫驰道,可以快速奔驰的大道。驰道从都城咸阳出发有两条主线,一条向东到达以前的燕国齐国,一条向南到达吴楚之地,其他的分支还有很多,这些驰道将六国之地全部连接起来。
秦驰道在质量上绝对一流。路面又宽又平整,路基又厚又硬,容易松散坍塌的路段还打桩巩固,以保证质量。据记载,秦驰道宽50步,按现代人一步0.5米左右计算,也有25米宽,而现在的高速公路8车道才30米。在多年前的秦朝,如此宽的驰道绝对是当时最先进的高速公路。
不过,秦始皇修路可不是为了交通方便,而是出于军事目的。秦灭六国后,没有把原有的军队分散到六国镇守,而是集中在咸阳,用最强悍的军队保证帝都的安全,这个思路很正确。而修驰道的原因就是,如果地方有事,中央军可以从咸阳出发,迅速到达出事地点。因此说,修驰道是秦始皇的一项军事部署,而不是民生工程。
秦始皇抓内政的第四步是加强文化统治。始皇三十四年,某博士写了一篇赞颂秦始皇的文章,秦始皇看了非常高兴。但另一位博士马上批评,说那人阿谀奉承,顺带还批评了秦始皇广泛推行的郡县。这让秦始皇心里很不爽。他问李斯如何处理,李斯上了一道奏章,其中有如下建议:
“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对李斯的建议,秦始皇只回复了一个字:可。一场大规模的焚书活动就此开始。这件事也成为秦始皇暴政的有力证据。不过,秦始皇才不会在乎别人怎么说,他想做的一定要做,谁都拦不住。
在内政上,秦始皇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在对外上,秦始皇从南北两方面分别进行军事行动。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征匈奴,收复河套,建九原郡。之后两年,秦始皇又开始了两项大工程,一是修了一条从九原郡到云阳的直道,当然还是军事通道。二是连接、加固、修建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直道和长城,在今天看来无一不是伟大的创举,但创举的背后是无数百姓的水深火热。
开疆拓土是每一个有为帝王的梦想,秦始皇更不例外。灭六国不久,秦始皇就派尉屠雎率50万大军征讨百越。由于地形复杂,士兵水土不服,死伤严重。后来秦始皇又增派援军,终于在三十三年平定百越,设置了南海三郡。
不管是北方的防守,还是南方的开疆拓土,都动用了大量的人力。蒙恬带去北征的30万人,屠雎带去南征的50万人,加上后来的援兵,以及运粮草和其他杂役的人,据推测在两军总数以上。可以大概预算,为这两项军事行动,秦始皇至少摧毁了万人家。这也是大秦帝国很快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束语:有人说,秦始皇的成绩是站在先人的肩膀上取得的。的确,如果没有之前秦国几代君王的努力,秦始皇能不能统一中国很难说,但我们也不能抹杀秦始皇本人的才能和努力。他用10年完成统一大业,又用10年完成帝国建设。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二十年?秦始皇是典型的工作狂,每天不批完斤竹简奏章不肯休息,但守业的十年耗尽了他的精力,公元前年,他死在外出巡游的路上。他建立的封建帝国,为后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需要吸取的教训。仅凭这一点,也足够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