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内容回顾:中岳嵩山,顾无忌带领学生王猛、郝晷、梁琛和薛强,游走于山间。今天又是他们师生“论道”的日子。顾无忌首先抛出了“五岳尊卑”的话题,几位学生由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辩。
◆本节内容简介:“五岳尊卑”的论辩刚刚平息,顾无忌接着让学生们缕析当今天下大势,引出“鹿死谁手”的话题。论辩又主要在王猛与梁琛之间展开。顾无忌则以嵩山汉将军柏作喻,暗示王猛到了该出山的时候。当晚,他将王猛叫到了身边……
★故事发生时间:年三月。地点:中岳嵩山。
师生一行继续游走于山间。
顾无忌边走边说:“适才我想起了荀子说的一句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同样的道理,这‘五岳’也不会因天下合而存、分而亡。至于这中岳嘛,它既然如此包容,也就大可不必去跟东岳争出个高低来。只不过,山可以不争,人却总是要相争。你们说,当今天下,终将鹿死谁手呢?”
“学生以为,将来再统九州的,必定是江左的王朝!”梁琛抢下了这第二个论题。
“你总是不忘替汉人说话。”顾无忌面露微笑说。
“且不说它代表华夏正宗,只要看一看永嘉以来,入主北方各族的所作所为,就知道这些人终究成不了大事。”梁琛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要说人心所向,自然该由南边的王朝来一统南北,但谁知道这又是猴年马月的事情呢!”郝晷有些沮丧地说。
顾无忌“二位学兄的见解,王猛还是不敢苟同。要我说,尽管当下尚无法断言谁将一统天下,但首先可以把江左的司马氏排除。”王猛又挑起了新一轮的论争。
“我并未说,一定就是他司马氏!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司马氏正是失去民心才偏安江左。只不过当今之世,种族之争带来的祸患,已经甚于民心的向背了。”梁琛慎重地作出纠正。
王猛反驳道:“我明了你的意思,你却曲解了我的话意。我认为,将来重新一统九州的,必定是北方的王朝!”
“唉,”郝晷叹了一口气,不无嘲讽地说:“托你的金口玉言,那我们就继续做亡国之奴吧!”
“郝兄此言差矣!何为亡国奴?难道非要汉人做皇帝,我们才不是亡国奴?当今入主中原的虽系胡族,但他们说的是汉语,用的是汉字,我们为何要将自己放逐为亡国奴呢?”王猛还是咄咄逼人。
梁琛又开始生气了:“当下中原最大的祸害,正是种族的压迫和歧视。景略你不可罔顾事实,混淆视听!”
梁琛王猛抗言:“晋朝的皇帝,又让天下百姓过了几年好日子呢!华夏之有今日,他司马氏能脱得了干系?中国之谓中国,地域为九州;就种族而言,所居一向也并非只有华夏。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这话对中国作了最好的诠释……”
顾无忌停下了脚步,用犀利的目光注视着王猛。
王猛继续说:“虞舜与周文王虽有千里之遥、千年之隔,但因其遵循的法则皆为中国之道,所以都被后世奉为圣贤。由此可见,能行中国之道,即可为中国之主,天下一统则华夷为一家。其中的要义,亦如孟子所言‘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就近而言,匈奴汉赵、羯人石赵,败不在于其为胡人;同样的道理,冉闵尽管是汉人,也照样败下阵来。”
“照你这么说,莫非要等到天下人都被杀光,再让圣贤出来收拾残局?”梁琛质问道。
王猛回答:“我也乐见由汉人来君临华夏、再统九州。只是分析天下大势,当面对现实而不可一厢情愿。就拿江左的晋朝来说:华夏今日的乱像,正是其君臣昔日种下的苦果;观其南渡君臣的所作所为,也看不出有什么中兴的迹象,可谓积重难返,无力回天。你们不要只看到北方的祸乱,五岳有其四,正因为有鹿可逐,才有没完没了的厮杀!自古天下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这就好比人无十月怀胎、哪有一朝分娩?”
王猛顾无忌凝视着王猛,询问,“如今台面上也就那么几位,他们谁能入你的法眼呢?”
梁琛原本还要跟王猛理论,看出先生似乎又有属意了,便不再做声。
“学生以为,得关陇者或可得天下。”王猛回答。
“你说的当是氐族苻氏吧?”郝晷追问。
王猛略微停顿了一下,答道:“从氐族首领顺利返回关中和立国这几年的表现来看,其确实已具帝王之相。”
“你既如此看好苻秦,那又为何拒绝人家的盛情邀约呢?莫非要做今日之巢父、许由!”郝晷忍不住揶揄了王猛一句。
前不久有人来寻访王猛,自称是苻秦派来的人。王猛回绝了对方的约请。
顾无忌连着打了几个哈欠,有些慵懒地说:“乏了,回吧。”
一行人朝着栖身之所逶迤走来,一路无语。行至一棵苍老的古柏前,顾无忌似乎又有了兴致:“梁琛,这株古柏有个好听的名字,你该知道。”
嵩山汉封将军柏(此为大将军柏)梁琛苦笑了笑,无精打采地回答:“元封元年,汉武驾临缑氏县(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地带)礼祭太室祠,途中闻‘嵩呼’,遂将所见三株周柏封为将军。此柏为其中之一,名号‘大将军’。”
所谓“嵩呼”,也叫“山呼”,就是人们常说的“山呼万岁”。大约从秦汉开始,臣民朝见封建帝王,在跪拜的同时还要口呼万岁,且要连呼三次,这被称作“山呼万岁”。
“三呼”为何成了“山呼”呢?这个讲究源自汉武帝刘彻。那年他行幸缑氏县礼祭中岳太室,途中有随从声称自己听见了三声“万岁”的呼喊,他闻言大喜,当即下令扩建太室祠,封太室山为“嵩高山”,禁止砍伐山间草木,并以三百户人家作为奉邑。从此,“山呼”、“嵩呼”便成为用来敬祝封建帝王的专用词语。
“汉武所封三株古柏,算这一位个头最小。就因它最先被汉武看见,便将大将军的头衔占去。后面的纵然块头比它大,也只能委屈做‘二将军’、‘三将军’了!这就好比让郝晷称景略为师兄,于理不通,你们说对不对呢?”顾无忌笑着说。
“后来居上者,历来不乏其人啊!”郝晷自我解嘲。
嵩山汉封将军柏(此为二将军柏)“汉武虽说雄才大略,但也有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迷信鬼神,巡游无度的弊政,所幸他最终能改弦更张,下《轮台罪己诏》,遂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这三株周柏阅世千载,做个将军也还算名至实归。至于梁兄所说的‘嵩呼’,则纯系子虚乌有。”王猛说。
梁琛没好气地回击:“这笔账,你还是记在太史公和班固的名下吧,《史记孝武本纪》和《汉书武帝纪》对此都有记载。梁某只是背书而已!”
“呵呵,山下烽火连天,我们几个却在山上替古人打起了笔墨官司,也难怪如今大家都争着做隐士呢!”顾无忌扔下这句话,独自前行。
晚上,王猛被顾无忌单独叫到了卧室。一见面,顾无忌就提出让他离开嵩山。王猛对此并不感觉特别意外,因为他从白天的论道中,已经看出了一些端倪。他提出可否让他过几个月再启程。顾无忌却说:“你是一只猛虎,这嵩山已容不下你。既然如此,那就趁早离开,去做个‘大将军’吧!”
知道已经无可挽回,王猛问先生还有什么要嘱咐。顾无忌一改平日对学生的清淡,动情地说:“景略啊,你跟他们几个不同,将来必能成就一番大事。我的那位师弟还是有眼力的,你就不要辜负他的期待,尽快下山吧!”
接下来,他主动向王猛说出了一个隐藏在心间的秘密。
山中一日,世上千年顾无忌出生在河北的一个读书人家。永嘉之乱发生时,他正跟徐统同窗共读,二人曾相约这辈子决不向胡族君主称臣。徐统后来出仕后赵,他一气之下跟自己的这位师弟绝了交,云游四方,最后隐居于中岳。
他坦诚地告诉王猛,经历一辈子的风风雨雨和冷眼旁观,他现在觉得自己当初的秉持未免有些偏激,师弟徐统所走的路,原本属于读书人的正途,不应当受到讥刺排遣。
三年来,他们师生之间都在回避提及徐统这位故人。王猛早已相信了师兄郝晷的话,认为自己的二位先生确实存有过节且嫌隙颇深。今天听了顾无忌的述说,他终于晓知了个中的原委。
说完自己跟徐统的前史,顾无忌似乎沉浸在岁月的长河中,沉默良久才又开口说话:“为师今日挑动五岳排序之争,原本只是有感于中州士民备受战乱之苦,希冀借此激发你们的入世之念、进取之心。你今日所言,识度超凡,为师既然难以企及,就不能让你在此虚度光阴!至于名实之辩,你虽言犹未尽,但旨趣已经昭然。是的,自后汉以来,营名盗誉、偷世窃名的人实在太多,以致名实相悖,好恶相错。有一句民谚:‘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的就是此等情形。有人因此远离尘世,寄情玄学,为师亦曾混迹期间……”
王猛辞别师尊话说至此,顾无忌的情绪显得有些激动。王猛打算起身给他倒一杯水,被他制止。
顾无忌接着说:“可是,试想一想:人生在世,父母所生,天地所寄,五谷所养,岂可人人都选择遁世?我的那位师弟虽委身胡廷,但并未做出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事情,他想的只是救济天下苍生。尽管未遂其志,最终以命相抵,也不失为壮烈之士!我想他在绝命之前让你来此处,并非要你跟着我做一个隐士,其胸襟之广阔、志向之坚韧、用心之良苦,让我这个隐者自顾弗如,感觉形秽!”
这一席话,让王猛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是的,自己的二位先生曾因志趣不合而分道扬镳,可是他们在培养教育自己这个学生时,却又孤心苦诣、殊途同归,此情此义比天高、比地厚!想到这里,他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去吧。你这一去,于中岳无非少了个隐者,而天下苍生日后或许能有个救星呢……”
说完最后这句话,顾无忌颤颤悠悠地抓住了王猛的双手。
上节:前秦风云:12、隐士名士︳第三节:嵩山论道——五岳尊卑
下节:英雄要过美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