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榜公布的汉初九大富商八卦史记1

李大嘴大嘴读史

商人在古代一直是低贱的职业,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系统性地为商人们列传,眼光独到。

在文中,司马迁列举了与他同时代的九大富商(排名不分先后),各具传奇。

1、白手起家的冶炼大亨——卓氏;

这个卓氏就是著名才女卓文君的爸爸。

卓氏本来居住在赵国首都邯郸,主要从事铁器生产和销售,也算是个富人阶层。

赵国灭亡之后,秦国抢光了卓氏的家产,还把包括卓氏在内的许多赵国人移民到四川。被移民的赵国人纷纷用所剩不多的财物贿赂官员,希望把自己家安置在相对繁华的葭萌(今天的四川广元)。

卓氏虽然已经沦落到身无奴仆,夫妻二人相依为命的境地,但富商的眼光很是独到,他觉得葭萌就这么大地方,也没多少土地,致富的机会不会多,卓氏看中的地方是距离葭萌差不多七、八百里的临邛,这里土地肥沃,还有铁矿,可以重拾老本行。

卓氏如愿被分到了偏远的临邛,白手起家,重操旧业,成为云南、四川地区的首富。

2、独辟蹊径的销售高手——程郑;

临邛还有一个富商,名叫程郑,同样是个移民,同样从事的是冶铸业。

程郑并没有和卓氏恶性竞争,而是独辟蹊径,开拓了通往各少数民族部落的销售渠道。同样的一件铁器,在那些蛮荒之地往往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即使是以物易物,所得特产的价值也大大高于铁器的实际价值。

程郑的财富和卓氏不相上下。

3、用公益带动生意的冶铁豪门——孔氏;

孔氏是个魏国人,同样是在秦灭魏之后,被移民到河南南阳宛县的,孔氏从事的也是的冶铁业。

孔氏在发财致富的同时,还涉足其他行业,同时修桥铺路,乐善好施,在地方上名望很高,博得了善人的美名。

官府的政策对于善人的产业总是格外照顾的,普通老百姓也愿意购买善人出产的产品,由此,孔氏的生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做着好事,就把钱挣了。

4、一心致富以利为先的曹邴氏;

山东人曹邴氏是打铁起家的传统富豪,可以说是鲁商的先驱。

曹邴氏的家训就是:俯有拾,仰有取。低头抬头都要有所得,一举一动都要不忘利。

在这样的家规之下,曹邴氏家族除了实业之外,涉足各种赚钱的行当,租赁、放贷,资产运作风生水起。只要有利可图,就有曹邴氏的身影。

5、让奴隶创造价值的刀间;

同是山东人的大商人刀间有着和平常人不一样的眼光。

山东人看不起奴隶,认为这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但刀间觉得,奴隶也是人,是人就有长处,只要给他们一点点尊重,他们就会为自己创造出不可估量的财富。

于是,刀间手下的奴隶,总可以在刀间的生意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心灵手巧的去生产部,善于社交的去公关部,孔武有力的去安保部。

刀间对自己的眼光很有信心,对奴隶很信任,经常委以重任,奴隶们对刀间大老板也是感激涕零,认为在刀间这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倍努力,报答老板,为老板挣更多的钱。

死心塌地的奴隶们甚至宁可不改变奴隶身份,不要平民享有的爵位,也不愿离开刀间。

6、物流大亨师史;

汉朝统一天下,各地的关卡要道被开放,开采山泽的禁令被解除,物流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

身居洛阳的师史利用洛阳四通八达的地理优势,雇佣那些穷人当伙计,逐步发展自己的货运物流网络。

师史拥有的物流马车数以百计,物流网络以洛阳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财富值高达七千万钱。

7、囤积居奇的任氏;

任氏在秦朝的时候,是一个粮食仓库的小公务员,深知粮食的重要性。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人们往往争抢金银财宝,任氏却大量收购粮食储存起来。

当楚汉相争打成一锅粥的时候,农田荒废,饥荒如期而至,任氏凭借着多年的储藏狠狠地发了一笔,之前那些被人争抢的金银财宝都回流到任氏的手中。

8、畜牧业巨子桥姚;

汉朝统一之后,开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发,早有先见之明、事先布局的桥姚在人家还都两手空空的时候,就已经有一千匹马、两千头牛、一万只羊,积蓄的粮食更是以万钟计算。

占据了先发优势的桥姚不但可以获得国家政策的扶持,还可以用规模优势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

9、高利贷牛人无盐氏;

“七国之乱”的时候,身处长安的列侯子弟们要从军出征。汉朝的时候,出征的装备都是需要自己准备的,于是,贷款市场的需求高涨。

但是,大部分放高利贷的人因为看不清战争走向,觉得资金风险很大,不愿意放贷。

只有一个名叫无盐氏的人拿出一千两黄金,高息放贷,利息居然达到本金的十倍。

短短三个月后,七国之乱平定,借贷的人用军功换来的赏赐偿本付息,无盐氏一夜暴富。

和现代一样,其实在司马迁的那个时代,同样有很多低调的隐形富豪,比如关中田氏、韦家栗氏、安陵杜氏等。

想发财吗?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吧,呵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867.html